豬巨吻棘頭蟲引起的人獸共患病。臨床上以腹痛、腹瀉等為主要表現,重者可引起腸穿孔。

  豬巨吻棘頭蟲的成蟲乳白色,長圓柱狀,背腹略扁平,體表有環狀橫皺紋,前部較粗,有可伸縮的類球形吻突,其上有30多個小鉤,排成5~6行,用以附著在腸黏膜上。成蟲寄生在傢豬小腸內,蟲卵隨宿主糞便排出,被中間宿主甲蟲(天牛或金龜子)幼蟲吞食後,在其腸內孵出棘頭蚴,穿過腸壁進入其血腔,經3~5個月或1年發育為棘頭體。當人或豬豬等食入含感染性棘頭體的甲蟲後,後者在腸內經1~3個月發育為成蟲。成蟲寄生在回腸的中下部,一般為1~2條,以其吻突固著在腸黏膜上,引起機械性損傷和出血,並引起炎癥、壞死和潰瘍。由於蟲體機械性損傷及其代謝產物的作用,患者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消瘦、貧血等癥狀,腹部壓痛處可觸及圓形包塊。蟲體吻突不斷向腸壁深層侵犯,可穿破腸壁形成腸穿孔,引起腹膜炎或腹腔膿腫,有時因腸粘連而引起腸梗阻。因人並非其適宜終宿主,在人體內一般不能發育成熟,患者糞便中極少見到蟲卵。阿苯噠唑甲苯咪唑治療此癥有效,有並發癥時宜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