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代文學傢。字道濟,一字說之。世居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後徙傢洛陽。則天後天授元年(690)制舉登科,授太子校書郎。累遷右補闕,預修《三教珠英》,擢鳳閣舍人。因忤武後旨,流配欽州。中宗朝召還,累官至兵部侍郎,兼修文館學士。睿宗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玄宗開元元年(713),守中書令,封燕國公。後貶相州刺史,轉嶽州刺史等職。九年(721),同中書門下三品。仕終左丞相,卒諡文貞。

<

  張說“前後三秉大政,掌文學之任凡三十年”(《大唐新語》卷一),是開元前期的文壇領袖。他以自己詩文創作的實績,重風骨、尚氣勢的文學理論與批評,以及大力獎掖文學新人的行為,為盛唐文學新風貌的建立開拓瞭道路。

  張說詩文兼擅,他為文俊麗,用思精密,朝廷大手筆,多特承帝旨撰述,尤長於碑文墓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時號“燕許大手筆”(《新唐書·蘇頲傳》)。張說今存文250篇,他的碑志,如《太尉裴公神道碑》、《貞節君碑》等,善於抓住碑主一生事跡中的突出點,來刻畫其品格與個性;其他體裁的文章,如疏表、賦、頌、銘、贊、序、記等,也都各有佳篇。張說對文體有革新之功,他的文章多數仍是駢體,但平易通暢,一掃六朝以來駢文的華靡柔弱之習;他還寫瞭少量散體文,開韓愈、柳宗元古文運動之先聲,對李華、蕭穎士等更有明顯影響。

  其詩今存約350首。其中多應制、應酬之作,但也有不少內容充實的詩歌。他總戎臨邊時的詩作,如《巡邊在河北作》等,多抒寫許身報國、建功立業的壯志;任相州刺史時寫的《鄴都引》,也在懷古中傾註瞭匡時濟世的豪情。這類詩語言質樸簡勁,情調雄健豪放,具盛唐詩歌風貌。他流配欽州、謫官嶽州時的詩,多抒離鄉去國、思親懷友的情懷,有淒婉之風。其詩各體皆備,近體尤多。開元前期,七律、七絕作者尚少,而他卻各作瞭十餘首,且有佳制。明胡應麟說他的七古“漸趨平實,唐體肇矣”,七絕“句格成就,漸入盛唐矣”(《詩藪》內編卷三、卷六),肯定其詩作在由初唐體向盛唐體過渡中的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作用。

  張說的作品,今存有《張說之文集》30卷,有宋蜀刻本及清抄本;又有《四部叢刊》影印明嘉靖丁酉刻本,25卷。此外,張說尚撰有傳奇《梁四公記》(《太平廣記》中存其片段)、《綠衣使者傳》、《傳書燕》(以上二篇故事梗概見於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