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地質學傢。生於英國倫敦,卒於奧地利維也納。早年受教於捷克佈拉格大學和維也納大學,曾就職於維也納霍夫博物館,1857~1901年任維也納大學教授。1894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奧地利皇傢學會會員,1898~1911年任奧地利皇傢學會會長,是法國科學院、彼得堡科學院外籍院士。修斯早期從事於古生物學研究,建立瞭菊石類的分類,後轉向大地構造學領域。1883~1888年出版瞭名著《地球的面貌》(3卷),首次提出穩定陸塊的概念,並區分出出五大古陸塊:勞亞古陸、芬蘭–斯堪的納維亞古陸(波羅的地盾)、安加拉古陸、岡瓦納古陸及南極古陸。首創特提斯海(古地中海)一詞,認為連接今日印度–非洲與歐洲之間的一系列山鏈正是當年特提斯海的位置。區分出大西洋型與太平洋型兩類不同的海岸。此外書中還論述瞭不同古生物化石所反映的水的深度與海水進、退的演變,以及通過沉積對比可以區別陸表沉積與地槽沉積的不同特點等觀點。主要著作還有《阿爾卑斯山脈成因》(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