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玉米屬一種。又稱玉蜀黍,俗稱包穀棒子玉茭珍珠米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植株高大,葉片寬長,雌雄花同株異位,雄花序長在植株的頂部,雌花序(穗)著生在中上部葉腋間,為異花授粉作物。

  起源 玉米原產於<墨西哥中美洲,栽培歷史估計已有4 500~5 000年,但其起源和進化過程仍無定論。1954年在現今墨西哥城下60~70米處的巖心(判斷為25 000~80 000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瞭花粉化石,有人認為可能是玉米花粉,由此推斷現代玉米的祖先是野生玉米。但此說未被廣泛承認。1964年R.S.麥克尼什在墨西哥南部特瓦坎山谷史前人類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瞭一些保存完好的野生玉米穗軸,據判斷為公元前5000年有稃爆粒種玉米的殘存物,現代的栽培種系由此進化而成。但也有人認為玉米是從野生墨西哥類蜀黍(Euchlaena mexicana)進化而來,或是由類蜀黍與其他禾本科植物雜交而形成。

圖1 中國玉米分區圖

  1492年C.哥倫佈發現美洲後,於1494年將玉米帶回西班牙,逐漸傳至世界各地。玉米引入中國栽培的歷史僅有400多年。據萬國鼎考證,安徽省北部潁州在1511年(明代)刊印的《潁州志》上最先記載瞭玉米;1578年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也有“玉蜀黍種出西土”之句。傳入途徑,一說由陸路從歐洲經非洲、印度傳入西藏、四川;或從麥加經中亞、西亞傳入中國西北部,再傳至內地各省。一說由海路傳入,先在沿海種植,然後再傳到內地各省。

  類型 玉米根據子粒形狀、胚乳淀粉的性質、結構,以及稃殼大小,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馬齒型玉米。植株高大,果穗圓筒形。子粒扁平,兩邊為角質淀粉,中間和頂部為粉質淀粉。成熟幹燥時頂部凹陷呈馬齒狀。較耐肥、水,豐產性能好,但食味品質不如硬粒型。②硬粒型玉米。又稱燧石種。子粒頂部和四周為角質淀粉,中間為粉質淀粉,表面有光澤,品質較好,成熟早,但產量較低。以往中國的多數農傢品種屬這一類型。③糯質型玉米。又稱蠟質種。果穗較小,子粒不透明,無光澤,胚乳黏性,全為支鏈淀粉,碘液檢驗呈褐紅色。可做糯性食品,工業上用作佈匹的漿劑。④甜質型玉米。又稱甜玉米。乳熟期子粒很甜,主要用作蔬菜和制罐頭食品。普通甜玉米乳熟期的糖分含量為15%~18%,而“超甜玉米”的含糖量超過普通甜玉米2倍。成熟時子粒皺縮,呈半透明狀,糖分含量逐漸減少。⑤爆粒型玉米。果穗和子粒均較小,子粒幾乎全為角質淀粉,質地堅硬。有米粒型和珍珠型兩種。在子粒含水量適當時加熱,能“爆裂”成大於其原體積十幾倍的玉米花。⑥粉質型玉米。又稱軟粒型玉米。果穗和子粒形狀與硬粒型相似,胚乳全由粉質淀粉組成,質地較軟,外表無光澤。⑦有稃型玉米。每個子粒由長大的稃片包住,是一種原始的類型。

  分佈 玉米分佈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既能在低於海平面的裡海平原生長,又能在海拔3 500米左右的安第斯山一帶種植。在全世界范圍內,玉米的種植面積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栽培作物第三位,而子粒總產量則僅次於小麥,居第二位,單位面積產量居谷類作物之首。

  中國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長的國傢。北起黑龍江省的訥河,南到海南省,都有玉米種植。栽培玉米的主要產區是從東北到華北再斜向西南的狹長地帶。全國玉米可分為6個種植區:北方春播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區、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青藏高原玉米區。

  生物學特性 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拔節期要求日平均溫度18℃以上,溫度愈高生長愈快。從抽雄到開花期要求日平均溫度為26~27℃。子粒灌漿和成熟階段要求保持在20~24℃,以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溫度低於16℃和高於25℃時,淀粉酶的活動受到影響,導致子粒灌漿不良。玉米品種可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3類,其積溫要求分別為2 000~2 300℃、2 300~2 500℃和2 500~2 800℃。

圖2 玉米植株形態

  玉米為短日照作物,在12小時以內的日照條件下,植株生長矮小,抽雄和成熟期提早。如給以長日照條件,則植株生長高大,莖葉繁茂,但發育緩慢,開花延遲,甚至不能形成果穗。一般早熟品種對光照長短的反應較遲鈍,晚熟品種則較靈敏。玉米屬4碳作物,其光合作用為4碳途徑,較能利用強光,在弱光和低CO2濃度下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玉米在砂壤、壤土、黏土上均可生長。適宜的土壤pH為5~8,以6.5~7.0為最適。耐鹽堿能力差,特別是氯離子對玉米的為害較大。

  栽培管理 中國各個玉米產區因氣候和土壤條件的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氣溫低,無霜期短,為一年一熟的春玉米區,華北平原地區以一年二熟的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復雜,在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的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或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的秋玉米為主。廣西東部和海南島冬季可種植冬玉米。栽培方式有單作、與豆類或薯類間作和麥壟套種等,而以玉米與大豆間作較為普遍。

  適時早播可延長生長期,充分利用光熱資源,避免秋霜冷害,對玉米增產十分重要。在春玉米地區,土壤表層5~10厘米的地溫穩定在10~12℃時即可播種,過早則易導致種子黴爛。在華北平原地區,夏玉米盡早播種除可提高產量外,還可避免因晚播遇雨季而發生芽澇。一般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采用株形緊湊的雜交種時,種植密度可稍大;土壤瘠薄、水肥條件較差,采用株型疏散的雜交種時,則宜適當稀植。春播時,高稈雜交種的適宜密度為每畝2 500~3 000株,中稈雜交種為3 000~3 500株。夏播玉米和矮稈雜交種因株形較小,播種密度可稍高。春玉米當幼苗長出3~4片葉時進行間苗,5~6片葉時定苗。夏玉米幼苗生長快,3~4片葉時即可一次定苗。

  玉米生長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但土壤中磷含量低於10ppm(1ppm等於百萬分之一)時,施磷有顯著增產效果。缺鋅時生長受到抑制,施鋅後即可恢復。重施有機肥,配合磷肥和少量氮素化肥作底肥有利於增產。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和玉米不同發育時期的需肥特點進行。一般玉米抽雄期吸收氮、磷、鉀三要素累計約為50%~60%,灌漿期約為62%~65%,蠟熟期為99%~100%。春玉米在孕穗期吸收的氮、磷量分別約為總吸收量的34%和46%,抽穗開花期約為65%和53%;夏玉米則在孕穗期即已分別達86%和73%。春玉米生長時間長,一般宜輕施拔節肥,重施穗肥;夏玉米生長發育較快,宜適當重施拔節肥,輕施穗肥。苗期需水較少,拔節孕穗期則營養生長和雌、雄穗分化均需較多水分。抽穗前幹旱,會使雌、雄穗抽出的時間相隔過長,影響授粉結實。此時田間持水量以70%~80%為宜,約占總需水量的23%~30%。抽穗開花期需水最多,如遇幹旱高溫,則不育花粉增加,花絲和花粉壽命縮短,造成缺粒禿頂。此時田間持水量以80%為宜,約占總需水量的14%~28%。灌漿成熟期是產量形成的主要時期,需較多水分,田間持水量以75%為宜。玉米整個生長期間每畝需水250~270立方米,但玉米並不耐澇,田間持水量大於80%時,應及時排水。苗期一般中耕2~3次,拔節孕穗期進行中耕除草和淺培土。抽雄時隔行去掉雄穗,有利於雌穗發育。當果穗苞葉變黃,子粒變硬、基部黑色層形成時,即可收獲。

  玉米病害有30多種,危害性較大的有大斑病、小斑病、絲黑穩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可以抗病育種、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預防。主要害蟲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黏蟲等,一般用殺蟲劑防治。

  品種改良 玉米的品種改良主要采用穗行選種、混合選種、品種間雜交、自交系間雜交和轉基因育種等方法。穗行選種和混合選種產生的品種適應性強、產量穩定、種子繁殖簡便,但產量潛力不如雜交種。品種間雜交產生的品種,可比親本品種增產10%左右,制種比較簡單。自交系間雜交產生的品種,其雜種優勢強,增產潛力更大。世界大多數玉米生產國都采用自交系間雜交法培育玉米新品種,包括單交種(兩個自交系雜交產生的雜交種)、雙交種(四個自交系先配成兩個單交種,再將兩個單交種雜交而產生)、三交種(先用兩個自交系配成單交種,再與另一個自交系雜交而配成)、頂交種(由一個天然授粉品種與一個自交系或單交種雜交成的一代雜種)等。轉基因育種已培育出轉基因抗蟲玉米品種等。

  用途和加工 玉米用途較為廣泛,子粒不僅可作糧食,還是多種輕工業產品的原料。莖、葉、穗和子粒也是畜牧業不可缺少的優質飼料。

  玉米子粒中含有70%~75%的淀粉,10%左右的蛋白質,4%~5%的脂肪,2%左右的多種維生素。黃玉米還含有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每百克玉米熱量為1 527焦耳,熱量和脂肪的含量均比大米和小麥面粉高。一般玉米子粒蛋白質中賴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不足,但通過育種可提高賴氨酸含量。玉米胚含油量達36%~41%,亞油酸的含量較高,為優質食用油並可制人造奶油。玉米子粒供食用和飼用,可燒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飼用時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蠟熟期收割的莖葉和果穗,柔嫩多汁,營養豐富,粗纖維少,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

  以玉米為原料制成的加工產品有500種以上。玉米淀粉既可直接作為食用,還可深加工成各種糖類,如葡萄糖、高果糖漿以及酒精、醋酸、丙酮、丁醇等多種化工產品。玉米淀粉還可用於紡織、造紙、醫藥、釀酒等工業。用玉米淀粉制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味似蜂蜜,甜度勝過蔗糖,可制高級糖果、糕點、面包、果醬及各種飲料。此外,玉米穗軸可提取糠醛,稈可造紙及做隔音板等。玉米果穗苞葉還可用以編織工藝品。

  特殊類型的玉米有各種不同用途,如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的青嫩果穗可鮮食,或冷凍儲存,或加工制成罐頭食品;糯玉米除作鮮食外,常用於制糕點或釀酒;爆粒玉米可加工為玉米爆花食品。

  玉米子粒的加工方法有濕磨和幹磨兩種:①濕磨法。可將玉米子粒的各種成分分離,主要產品是淀粉和油,副產品是優良的傢畜飼料。采用此法時,先將玉米子粒放在稀亞硫酸溶液中浸泡,使小粒柔軟,淀粉漂白;再將浸泡後的玉米子粒研碎成數瓣,通過胚分離器,使胚與皮和胚乳淀粉分開。然後將胚幹燥榨油;將胚乳磨碎、過篩,再通過離心機使淀粉和蛋白質分開即可幹燥、粉碎和包裝。②幹磨法。先使玉米子粒吸水一至三小時,待含水量達到20%~22%,種子的果皮和胚變韌時用脫皮機去皮,再放入取胚器磨碎,使胚和胚乳分離,取胚;最後通過各種篩子分出粗細不同的玉米渣和玉米粉等。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上以玉米為原料的綜合利用工業迅速發展,其中最主要的工業產品是玉米淀粉、玉米高果糖漿、玉米油以及玉米配合飼料等。中國生產的玉米(2004年為13 028.7萬噸),主要用作飼料,約占總產的70%以上,還有一部分作為食用糧,約占總產的12%,用於工業加工的約占13%,綜合加工利用潛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