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代醫學傢。字潔古。易州(今河北易縣)人。因提出“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揭開瞭醫傢學術爭鳴的序幕,創立“易水學派”。幼年習儒,進士落第棄儒學醫。精於《內經》、《難經》及仲景學說。懸壺後初不知名,值劉河間患傷寒,服他的方藥而愈,遂醫名大顯。

  在學術上,張元素是一位元元革新派,重視《內經》的運氣學說,但註意將運氣學說與臨床密切結合。療疾主張化裁古方、創用新方。據《金史》記載::張元素“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氣不齊,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此說對後世醫傢學術臨證甚多啟悟。在金元醫學傢中,張元素的“易水學派”與劉河間的“河間學派”分庭抗禮,各具特色。現流傳於世影響較大的論著有《醫學啟源》(3卷)、《潔古珍珠囊》、《潔古註叔和脈訣》、《潔古傢珍》等。佚失不傳的著作則有《藥註難經》、《產育保生方》、《醫方》、《潔古本草》等。他的《醫學啟源》一書立論宗《內經》為本,旁參諸傢學說,以闡述陰陽、臟腑、脈證、運氣、主病、用藥等內容。析證簡要,方治較有特色。其《潔古珍珠囊》以臟腑經絡辨證為基礎,將藥物歸經重予考訂,在藥學理論結合臨床方面有新的突破,故李時珍 《本草綱目》贊譽他“辨藥性氣味、陰陽厚薄、升降浮沉、補瀉六氣、十二經及隨證用藥之法……大揚醫理”。子張璧(雲岐子)傳其業,亦以醫顯;生徒中則以李東垣、王好古最為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