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RNA病毒科腸病毒屬中的豬水泡病病毒所致的豬傳染病。又稱豬傳染性水泡病。1986年首次在義大利暴發。病毒集中於水泡皮和水泡液,傳染力極強。歐、亞一些國傢曾發生此病,但已被控制或清除。歐洲報導此病偶也感染人。

  病豬口腔、舌、唇、牙齦、黏膜、蹄叉、乳頭、鼻鏡、皮膚均可發生水泡。少數重者蹄殼脫落,行動不便。水泡發生後24小時內破裂。如無繼發感染,1周後創面變幹,重生新皮。白蹄蹄冠出現不整齊黑色帶狀狀,黑蹄蹄冠有不整齊的邊緣或殘膜。恢復後10天的殘皮和口涎已無感染力。癥狀難與口蹄疫區別。可靠的診斷辦法是動物接種,即用水泡皮磨碎制成懸液或用水泡液接種於易感豬,能引起典型癥狀。血清學試驗以中和試驗較為準確,病豬在發生水泡後4~5天即在血清中出現中和抗體和酶聯。一種新的檢測方法(RT–PCR)可檢測從組織培養液和臨床樣品中提取的豬水泡病病毒RNA(核糖核酸),比常規方法敏感。有多種疫苗可供免疫預防之用,滅活苗和弱毒疫苗均有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