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冠狀病毒屬的豬流行腹瀉病毒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又稱流行性病毒性腹瀉。以排水樣稀便、嘔吐、脫水為特徵。最早於1976~1977年在英格蘭和比利時發現。現已呈世界性分佈。中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分離出該病病毒。病豬為主要傳染源,病毒經糞便排出體外,散佈於環境、車輛、工具等,使健康豬經消化道感染。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病,哺乳仔豬和育肥豬發病率可達100%,母豬為15%~90%;主要發生於嚴寒季節。人工感染的潛伏期一二天,自然發病約為五五至八天,病豬表現嘔吐、腹瀉和脫水。年齡越小,癥狀越重,一周內仔豬發生腹瀉後二至四天脫水死亡,死亡率平均為50%;育肥豬,斷奶仔豬及母豬常呈厭食、腹瀉,四天至七天恢復正常。成年豬僅發生厭食和嘔吐。流行特點、癥狀和病變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十分相似,唯死亡率比豬傳染性胃腸炎稍低,在豬群中傳播速度亦較緩慢。確診必須靠實驗診斷,可采用人工感染試驗,免疫熒光染色檢查,或酶聯吸附試驗(ELISA)。中國已研制出該病的滅活苗和弱毒苗及該病與豬傳染性胃腸炎二聯滅活苗,可在懷孕母豬分娩前兩周接種,預防仔豬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