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陳、隋朝僧人。天臺宗實際創始人。俗姓陳,南朝梁大同四年(538)生於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一官宦之傢。18歲在湘州果願寺出傢,師從法緒法師。20歲受具足戒。後隨慧曠律師學習經、律、論三藏。23歲時,前往光州(今河南光山)大蘇山隨慧思受學。在慧思處,智確立瞭“止觀雙修”、“定慧並重”的宗風,學到瞭慧文的“一心三觀”和慧思的“法華三昧”及“十如”實相說,為後來創立天臺宗打下瞭理論基礎。南朝陳光大元年(567),辭別慧思,,來到陳都建康(今南京),贏得瞭僧俗的敬重。陳太建元年(569),受請入住瓦官寺,為建康僧俗講解《大智度論》、《法華經》及《次第禪門》。

  陳太建七年(575),離開京都建康,遠赴天臺隱居潛修,前後在天臺山居住十年之久,遂有“天臺大師”之稱。陳至德三年(585),奉後主之請重返建康,陳亡之後,轉赴匡廬,西遊荊湘,住錫荊州當陽玉泉寺。在玉泉寺期間,講述“天臺三大部”——《法華玄義》、《摩訶止觀》及《法華文句》,由其弟子灌頂記錄整理成書。隋開皇十一年(591)應晉王楊廣之請到揚州為其授菩薩戒,受“智者”稱號,人稱“智者大師”。隋開皇十六年春,離開江都,重上天臺。第二年在石城大佛寺(今浙江新昌縣西南)圓寂。

  智的學說主要有“五時八教”的判教學說、性具實相說、三千互具說、三諦圓融說和止觀雙修的實踐理論等。著述頗多,除“天臺三大部”外,還有《觀音玄義》、《觀音義疏》、《金光明經玄義》、《金光明經文句》、《觀無量壽佛經疏》等,合稱“天臺五小部”,以及其他多種著述。傳法弟子32人,如灌頂、智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