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印版或電子傳輸方式,將圖文資訊轉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可視資訊的技術。一種長久性的、廣泛傳播視覺資訊的技術手段。

  演進過程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為雕刻木板印刷,其發明不晚於隋朝(見雕版印刷)。至宋時已為鼎盛時期,9世紀後中國揚州、益州(今成都)、杭州等地,逐漸形成瞭雕版刻印作坊中心。北宋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發明泥泥活字版印刷術,使印刷出版書籍更為靈活方便。自13世紀起,中國印刷術逐漸傳播到西方。15世紀,德國人J.谷登堡發明鉛合金活字印刷術,後來逐漸傳遍世界各地,成為500年間的主要印刷方式(見活字版印刷)。活字版與雕版版面上圖文部分均凸出,並在一平面上,稱為凸版。19世紀後各種凸版印刷機與鑄字機等相繼發明,並用蒸汽機驅動,提高瞭凸版印刷的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20世紀中葉前一直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印刷技術。19世紀西方鉛活字凸版印刷術傳入中國。1798年,捷裔德國人A.塞內費爾德發明石印,以精細石料作印版,采用油水相斥的原理轉印圖文,因圖文與空白部分無高低區別,故稱平版(見石印)。1904~1905年,美國I.W.魯貝爾改良石印技術,以金屬薄板為印版,並經橡皮滾筒轉印到承印物上,這就是膠印。因其制版方便,裝版省時,印速快,印品質量好,產值高,使用廣,自20世紀中葉起,即取代凸版印刷(見平版印刷)。凹版印刷起源於中世紀的版畫印刷。1852年,英國人W.H.F.塔爾博特發明網點照相凹版,廣泛用於證券印刷(見凹版印刷)。孔版印刷源自中國古代戰國時期的印染手段,用鏤空版供作織物印花。此後,孔版印刷在西方得到改進,用絲絹、塑料、金屬制成的絲網作印版,稱為絲網印刷(見孔版印刷)。20世紀80年代照相排字普遍應用以前,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為現代四大印刷方式。1982年,印刷界提出“激光照排,電子分色,高速膠印,裝訂聯動”的技術發展方向,膠印逐漸成為印刷的主流。另外,還有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特種印刷。20世紀後期,隨著數字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出現瞭數字印刷。

圖1 A.塞內費爾德

圖2 15世紀J.谷登堡的印刷作坊

  社會作用與功能 印刷是信息記錄、復制、再現與傳播的重要手段,在促進人類文化、科學技術發展與進步中起到瞭積累和傳遞信息及知識的重大作用,在商貿、金融、交通運輸及社會各項活動與日常生活中,除瞭提供信息與知識外,還提供必要的幣鈔、證券、憑證、單據、廣告、樣本及商品的運輸包裝與消費包裝等。印刷功能廣泛:可歸納為信息與知識的傳遞媒介作用;美化生活的作用;商品交換中的包裝與保護作用及促銷作用;金融、經濟活動中提供交換媒介、憑證或單據的作用。

  分類 按工藝技術分 有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4種。另外,還有采用靜電照相方法、噴墨打印技術獲得印刷品。也可利用激光或加熱頭的溫度作用,將油墨(染料)色帶上的呈色劑直接或通過中介媒介轉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印跡;利用磁場和磁性色粉的相互作用,在承印物上形成印跡;利用計算機控制離子束直接在中介介電質表面形成離子影像(潛影),然後用帶電色粉進行顯影,用電場將色粉轉移到承印物上形成印跡。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利用物理場(電場、磁場)的作用,而不是壓力作用,直接或通過可重復使用的中介媒介在承印物上形成可視印跡。通常被稱為無壓印刷,是數字印刷主要采用的成像方法。

  按應用領域分 主要有出版物印刷,包括書籍、報紙、雜志、畫報及其他各種出版刊物,為信息與知識傳播的主要媒介。商業印刷,包括商品廣告、樣本、說明書、影劇院、海報、商品目錄、價目表、菜單、直接郵購單等,主要為商業活動作信息傳遞或促銷的媒介。有價證券印刷,包括證券、股票、債券、紙幣、房地產證、銀行存折、保險單、旅行支票等有價票證,要求印制精細,設計精美,以增加偽造的難度。包裝印刷,包括商品的消費包裝與運輸包裝,如紙袋、塑料袋、紙盒、紙箱、塑料容器、玻璃瓶、金屬罐、紙杯、藥品包裝等,為消費者提供方便、美觀又有保護性作用(防腐、防損、防污染、搬運和保存等)的包裝容器。辦公印刷,包括辦公用品、文件檔案、講演報告、培訓教材、工作計劃、總結等適應工作需要、印量不多的印刷。按需印刷,指按市場需求的印刷,在顧客需要的時間、地點,生產制作需要的印刷品,如法律文本、標書、請柬、培訓教材、規劃、調查報告、個性雜志等。電路板印刷,專為各種電子用品提供印刷電路板,有加工效率高、成本低、不出錯的優點。建材印刷,隨著建築行業的發展,裝飾性建材采用印刷方法進行美化加工的情況日益增多,如各種彩色圖案的墻紙、瓷磚、木紋板、塑料地毯、人造革、玻璃貼面等。20世紀90年代,一種利用數字印刷和網絡技術的印刷服務體系正在開拓新的市場。

  國際印刷業新技術 進入20世紀,在全球范圍內,由於計算機的應用和互聯網的擴展,也滲透到印刷業的各個領域,促使印刷業進行相應的技術革新,應運而生的高新技術眾多。如擺脫常規印刷必不可少的印版和壓力的束縛,出現依靠數據完成印刷的數字印刷。數字印刷的發展導致由計算機控制噴墨量完成印制圖像的噴墨印刷面世,它可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應對小批量印刷和按需印刷。從數字印刷的延伸而發展起來的可變數據印刷,是依靠數據庫的處理軟件,能以應對每印一頁便按需改變圖像的局部內容,緊接著再印下一頁,非常適合廣告單、菜單或大型集會,特別是大型運動會入場券的印制任務。當今,對城市環境保護的要求非常嚴格,在印刷生產過程中,為避免和防止環境污染,無水平版印刷和水性印刷已成為必須推廣的技術。無水平版印刷(習稱無水膠印)是摒棄原膠版印刷用來解決水墨平衡含有有機溶劑的潤版藥水,單靠印版本身的特殊機理來完成印刷;而水性印刷則是依靠水基油墨的印刷方式,其所用溶劑的量受到法規的限制。不斷提高印刷品質是印刷業的基本任務,由此引發高密度印刷的問世。它是將黃、品紅、青、黑的所有密度都設定在2.0的高密度區域作為印刷的前提,已成為制版印刷的新工藝。由於市場需求多變的驅動,根據個人的意願和需要的個性化印刷已風靡全球。事實上,數字印刷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實現個性化印刷。

  中國的印刷產業 印刷產業是一種加工、服務性產業,是中國經濟和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截至2003年末的統計,全國有各類印刷企業90 021傢,其中出版物印刷企業8 567傢,包裝印刷企業29 018傢,其他印刷企業52 436傢。全國印刷業總產值2 300多億元,占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2%左右。2003年2月全國最大的國有大型印刷企業——中國印刷集團公司成立。

  全國印刷業技術裝備基本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印前領域的計算機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排系統、圖文合一彩色桌面系統已經普及,計算機直接制版新技術被廣泛采用。印刷領域以高速多色單張紙、卷筒紙膠印機為主體,高速多色凹印輪轉機、卷筒紙多色柔性版印刷機、卷筒紙多色絲網印刷機已經普及,商業輪轉印刷機、數字化印刷機在許多省市應用。印後領域已普遍采用平裝、精裝書籍聯動機,騎馬訂書聯動機,燙印、壓痕、模切、制盒聯動機,實現自動化連續生產。

  全國約有500傢印刷機械生產企業,年工業生產總值70億元左右,其中45傢重點企業生產各類印刷、印後機械設備2萬多臺(套),中檔產品居多,大部分供應國內印刷企業需要,少量出口。

圖3 塞內費爾德制作和改良的印刷機

  全國歷年有100多項印刷科學研究成果分別獲國傢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部級科技進步獎,大多數實現商品化生產。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選領銜開發“計算機漢字信息處理激光照排系統”,發明瞭高倍率漢字信息壓縮和高速還原等先進技術,研制成功第四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並全力推動成果產業化,促進中國書報出版印刷業實現瞭從沿用百餘年的鉛排鉛印到現代化照排膠印的跨越式發展,並被海外華文報紙廣泛應用。這項重大成果2001年被評為20世紀中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王選榮獲“國傢最高科學技術獎”。

  全國現有印刷及相關的高等院校(系)12所,在校本專科學生近16 000名,碩士研究生380多名。其中北京印刷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印刷包裝工程學院、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株洲工學院包裝印刷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等,直接為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行業培養輸送瞭數萬名各級各類人才,每年有千餘名不同學歷的畢業生走向社會。

  全國印刷會展經濟已形成規模和品牌的有:每四年一屆的“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每三年一屆的“中國國際印刷技術及設備器材展”;每年一屆在北京、上海、廣州巡回舉行的“中國國際網印及廣告牌業展”和“亞太網印及制像展”;每年一屆的“上海國際印刷包裝造紙工業展覽會”。同時,內容多樣的印刷研討會、交流會、信息發佈會等,與展覽會結合進行。

  全國印刷社團有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中國包裝技術協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印刷技術協會或印刷行業協會。“面向全行業,服務全行業”是這些協會的共同宗旨。

  中國印刷博物館於1996年在北京建成,2001年擴建。展館面積8 100平方米,規模為世界印刷專業博物館之最。館藏品10萬餘件,上自公元前4000年,下至21世紀初年,系統地再現瞭中國印刷術的起源、發明和印刷工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印刷博物館設有上海展館,在河北廊坊中華文明園設有印刷館,在德國谷登堡博物館內設有中國古代印刷史展區。中國印刷史學者著有《中國古代印刷史》、《中國近代印刷史初稿》、《中國印刷通史》等。

  全國印刷專業期刊主要有《中國印刷》、《印刷技術》、《印刷經理人》、《數碼印刷》、《今日印刷》、《印刷雜志》、《廣東印刷》、《印刷世界》等,還有《中國印刷年鑒》。報紙有《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包裝報》等。國內現有印刷及相關網站40餘傢。

  中國印刷業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已同國外同行進行文化技術與貿易交流。改革開放後的1983~1984年,派出中國印刷技術及貿易考察團,對英、德、意、美、日等國及中國香港地區的印刷與機械制造工業進行專項考察,簽訂瞭有關加強技術合作協定。1985年,中國印刷代表團首次出席在香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印刷大會,擴大瞭與各國和地區同行的交流。1995年以來,由中國、日本等國印刷社團共同發起,相繼在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召開亞洲印刷技術論壇年會。2001年在北京召開瞭第七屆世界印刷大會,五大洲印刷界3 000多名代表參加,展示瞭中國印刷業的風采,擴大瞭在全球的影響。2002年開始,每年在內地與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輪流舉行印刷業交流聯誼會,進一步推動瞭瞭解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