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學傢、教育傢。原籍江蘇蘇州。生於廣東廣州,卒於北京。1915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農科,繼入該校研究院攻讀植物病理。1916年回國,歷任金陵大學教授,東南大學農科、中央大學農學院教授兼院長,財政部貿易委員會常委兼代主委,中華農學會理事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籌委會副主席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任中美農業技術合作團中方團長。1947年在美國從事農產貿易。1956年回國,先後任農業部、高等教育部和農牧漁業部顧問。是中國近代農業科研、教育和建設事業的創始人之一一。早在東南大學時就建立小麥、水稻、蠶桑等試驗場,並引進良種,倡導育種與病蟲害防治,後又創設棉產改進機構,以及棉、茶、煙草等農業信用與運銷合作獎學金,動員民族資本傢和政界人士集資籌建中央農業實驗所;又協同工商界、銀行界集資創辦南京永利硫酸錏廠。駐外期間,與美國有關大學商得數以百計的獎學金名額並主持選拔農科留學生。著有《中國農業建設方案》(中、英文版)、《高等植物學》、《中國農業教育問題》等,並主編英文版《中國農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