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等植物從地下水中吸取可溶性二氧化矽後,沉澱於植物細胞內或細胞外部所形成的固體二氧化矽。許多植物的細胞中都有二氧化矽的聚集,但植矽體並不在植物界中均一產生。植矽體因其產量高、在古沉積中的耐久性和足夠的形態特徵而在一些相關學科中得到廣泛應用,包括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土壤學和環境科學等方面。植矽體具有較好的氣候指示意義,主要基於陸生植物不同的光合作用途徑及其與環境的關聯。對那些與植物親緣關係無明顯聯繫的類型,它們在現代表土中的分佈規律可為環境研究提供間間接證據。雖然植矽體研究的歷史較長,但在一些基礎研究方面仍較為薄弱,如在植矽體命名方面,不同的研究者采用各自的命名體系,影響到學科的發展;另外,現代植物體內植矽體形態的研究還存在許多空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植矽體研究以往更多地側重於在考古學上的應用,在農業起源等方面已取得許多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近年來,植矽體在土壤等方面的應用有瞭新的研究進展,對從沉積物中分離出來的植矽體直接進行同位素測定,已成為古氣候研究中的一個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