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基督教護教士,神學傢。又譯阿塔那修。出生於亞歷山大裏亞城富豪傢庭,自幼接受希臘化教育。從該城主教亞曆山德爾領受副輔祭聖職。325年以亞曆山德爾隨從秘書身份列席尼西亞會議。會議期間為亞曆山德爾起草各種文稿,對該次會議有一定影響。同時堅決反對阿裏烏派的聖子受造說,認為聖子聖父同性同體。328年繼亞曆山德爾任亞歷山大裏亞主教。335年在推羅(今黎巴嫩蒂爾)會議上首次被指責對阿裏烏派處置不當。336年到君士坦坦丁堡覲見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

因被指責曾以不許埃及糧食出口進行要挾而首次被流放。337年君士坦丁死後返回亞歷山大裡亞,繼續同阿裡烏派以及他認為的各種異端神學主張論爭。後因羅馬皇帝袒護阿裡烏派,奉行親阿裡烏派政策而在多次教會會議中受譴責,被多次流放。363年羅馬皇帝儒略死後獲自由,再次出任主教。其神學主張對381年 《尼西亞信經》的修訂有極大影響,其三一論觀點被許多教派尊奉。著有《四駁阿裡烏派》、《為他的逃亡辯護》、《阿裡烏派史》、《向君士坦丁陳詞》等書。335年完成的兩部護教著作 《駁異端》《論上帝之道成肉身》,成為最早的希臘正統神學巨著。西派教會自5世紀以來所傳的《亞大納西信經》經考證被認為並非由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