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學傢。生於河北唐山,卒於北京。193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央大學教授。1945~1947年赴歐美考察深造。1949年後歷任全國地質工作計畫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地學部常委,中國科學院主席團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世紀40年代在李四光指導下,編制瞭《廣西地質圖(1∶20萬)》及《廣西地層表》(19441),著有《廣西山字型構造的雛形》(合著,1942)一文。1947年後先後提出斷裂體系和斷塊構造說,豐富瞭地質構造理論,並對石油、煤炭等礦產勘查和地震預報等工作的發展起瞭積極的促進作用。50年代提出中國油氣勘探基地應由西部東移的意見。60年代後又提出“定窪探邊”,“定窪探隆”等勘探方法。為大慶和其他油氣田勘探開發作出瞭貢獻。因在“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中的突出貢獻於1982年獲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集體)。主編的中國第一張《中國大地構造圖》(1959)和《中國大地構造綱要》(1959)一文,獲1982年國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集體)。主編的《中國及鄰區海陸大地構造圖(1∶500萬)》(1983)和《中國及鄰區海陸大地構造》(1984)一書闡述瞭海陸地殼的形成與演化及其對巖漿、沉積、成礦、構造變形、地震等的控制,獲1987年國傢自然科學獎三等獎(集體)。1984年出版的《斷塊構造導論》一書,較全面地闡述瞭他的學術思想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