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邏輯學傢、哲學傢。生於湖南吉首,卒於美國。1946年清華大學哲學系畢業。1949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其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955年調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周禮全在20世紀50年代,力排眾議批評瞭當時流行的一些簡單化的哲學、邏輯觀點,有根據地說明瞭概念不一定都反映事物的本質(《論概念發展的兩個階段》,1956)。在現代邏輯、現代語言學、現代修辭學相結合及語法、語語義、語用相結合的基礎上,建立瞭一個成功交際的理論,為日常思維和交際提供瞭有力工具(《邏輯——正確思維和有效交際的理論》,1994)。對模態邏輯的歷史,G.W.萊佈尼茨、D.休謨、I.康德等人關於必然和可能的學說進行瞭深入研究(《模態邏輯引論》,1986)。深入淺出地說明瞭G.W.F.黑格爾主觀性的理論,指出瞭其合理性和形式主義弊端(《黑格爾的辯證邏輯》,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