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人。字子樹,號南山,因癖愛松,又號松心子,晚年自署珠海老漁唱霞漁者。廣東番禺人。清嘉慶九年(1804)中舉,道光二年(1822)進士。先後在湖北、江西任州縣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為官清廉,終因不耐官場的腐敗,於道光十六年辭官歸裏。

  張維屏以詩著稱,與黃培芳、譚敬昭號稱“>粵東三子”,受翁方綱、曾燠賞識。鴉片戰爭前,他的詩大多是山水紀遊及仕宦生涯、酬應贈答之作,夾雜一些壯志蹉跎的感慨。也有同情災民,痛恨苛政暴虐、吏胥舞弊的詩作。鴉片戰爭期間,寫下《三將軍歌》、《江海》、《書憤》、《孤坐》、《海門》、《雨前》等一系列愛國詩篇,表彰抗戰,指斥投降。特別是《三元裡》,以豪壯的筆調展現瞭如濤如潮、氣勢磅礴的三元裡平英團抗英場面,是這一時期少見的佳作。他認為寫詩當如造物之自然,他的詩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寫真情實景,於白描中見含蓄凝練。晚年引新事物入詩,如寫火輪船、“留影鏡”(照相機)、世界地圖等,《金山篇》更是最早反映在美華工境遇的詩篇,顯示近代詩突破傳統題材、展拓詩境的趨向。張維屏批評當時古文兩大病,即“陳言”與“贗古”,提出“不拘成見,不囿偏隅,隨感而通,因物以付,如風行水,如水行地”(《復龔定庵舍人書》)。他的文章不拘體格,隨意揮灑,表現出“意新格創”(許應騤評《情釋》語)的特色。有《張南山全集》,匯集詩人各種著述刻本。其中《松心詩略》,亦稱《松心十錄》,共10集,是其門人選全詩十之二三而成,為今傳張詩最多之本。道光末年刻文有《松心文鈔》10卷、《松心駢體文鈔》。尚有《聽松廬詩話》、《藝談錄》、《國朝詩人征略》等有關談詩及詩壇文獻掌故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