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足動物門具鉸綱一目。已絕滅的一類海生無脊椎動物。最早的代表始於早寒武世初期,至奧陶紀最為繁盛,滅絕於二疊紀末,延續生存約3億年。

正脊貝

  正形貝類種類繁多,形態多樣,數數量豐富。典型代表如正形貝(Orthis)、正脊貝(Orthambonites)(見圖)和中國正形貝(Sinorthis),廣佈於中國南方,時代為早奧陶世。若按照殼質的性質,正形貝類可分成兩大族,即無疹殼質的正形貝族和疹殼質的德姆貝族。

  正形貝族包括多個超科。貝體小至中等;側視多作不等雙凸型,但亦有平凸型、凹凸型和凸凹型者;鉸合緣直,鉸合面發育但狹窄,多數類群具洞開的窗孔,也有一些類群如伯靈貝超科、傾脊貝超科和三重貝超科,其窗孔被假窗板所覆蓋。殼表通常飾以放射線或放射褶,亦有同心狀紋飾發育者。與其他各大類別比較,正形貝族的內部構造比較原始,形態尤為簡單。腹殼齒板薄而短,大都異向展伸,少數的如傾脊貝類的齒板相聚成匙形臺;肌痕面常不超越殼頂區,呈雙葉形或心形者為多。背殼主突起通常單葉型,少數分為莖部與冠部,另有一類群的主突起向腹後方聳突並強烈分叉,如三重貝類。還有一些原始代表,缺失主突起;腕基短小,相向聚合或異向展伸,甚至幾乎與鉸合緣平行。此族從早寒武世開始,至泥盆紀末絕滅。

  德姆貝族的外部特征大致與正形貝族相同,但內部構造差別較大,尤其在背殼內部,表現在主突起位於背殼內的最後端,不僅分成莖、冠兩部,而且冠部都呈雙葉型,唯個別屬種為單葉或三葉型,甚至缺失;腕基指向前側方,有時突伸成尖頂的棒狀(如德姆貝Dalmanella),以支持纖毛環;腕基被腕基支柱或腕基支板支撐,後者少數聚於中隔脊上,大都異向展佈;鉸窩具窩側支板(又稱鉸窩低板),或由加厚殼質所限制。此族的地質歷程為早奧陶世至二疊紀末。

  上述兩族在地史時期是平行發展的兩個支系,其間存在著一系列相關類型,探索這些類別間的聯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正形貝族多半以自窗孔伸出的肉莖固著於海底棲息,還有一些類群,如傾脊貝類、三重貝類腹窗孔雖有發育完整的窗板,但頂端具圓形肉莖孔,是肉莖自體內伸出的孔洞,亦屬於固著底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