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鮮牛(羊)乳為原料,經殺菌、滅菌、發酵等工藝製成的供人們直接食用的液體狀產品。液體乳包括殺菌乳、滅菌乳、酸乳等。

  殺菌乳 又稱消毒乳。是將生鮮原料乳經預熱、淨乳、殺菌、均質、冷卻、灌裝等工藝而製成。殺菌方法分:62~65℃保持30秒;72~75℃保持15~16秒;80~85℃保持10~15秒。殺菌是一種相對溫和的熱處理形式式,對乳的影響不顯著,沒有明顯的蒸煮味,乳清蛋白變性程度低,僅有極少量的熱敏性營養物質損失,基本保持牛乳的營養價值。經過殺菌的牛乳,原料乳中的致病性細菌和雜菌都被殺死,酶類失去活性,適合人們直接飲用。但一些嗜冷耐熱芽孢有可能殘存,加上經過殺菌的牛(羊)乳不是在無菌狀態下灌裝,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細菌便會繁殖,引起產品變質,所以殺菌乳對儲存條件和保質期有一定要求。當溫度在0~8℃,保質期不超過7天。殺菌乳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微黃色,具有牛(羊)乳固有的滋味和氣味,無沉淀,無凝塊,無黏稠現象。根據脂肪含量,殺菌乳可分為:全脂殺菌乳(脂肪含量≥3.1%,蛋白質含量≥2.9%,非脂乳固體含量≥8.1%),部分脫脂殺菌乳(脂肪含量1.0%~2.0%,蛋白質含量≥2.9%,非脂乳固體含量≥8.1%),脫脂殺菌乳(脂肪含量≤0.5%,蛋白質含量≥2.9%,非脂乳固體含量≥8.1%)。

  滅菌乳 又稱UHT乳。分一次滅菌和二次滅菌兩種工藝。一次滅菌工藝是將生鮮牛(羊)乳經凈乳、超高溫滅菌(137~145℃保持2~4秒)、均質、無菌灌裝。二次滅菌工藝是將生鮮牛(羊)乳經凈乳、預殺菌、裝瓶、滅菌(將盛滿牛乳的塑料瓶置於殺菌釜內,在110~120℃滅菌10~40秒)、冷卻。由於滅菌乳采用超高溫殺菌,將牛(羊)乳中所有細菌及芽孢殺滅,又在無菌狀態下灌裝(一次滅菌),使產品達到商業無菌,故滅菌乳可以有較長的保質期,在常溫下一個月以上,長的可達六個月以上。雖然滅菌乳殺菌溫度較高,但牛(羊)乳受熱時間很短,營養物質破壞很少,基本保持原有營養價值。滅菌乳的外觀及組織狀態同殺菌乳基本相同。根據脂肪含量的多少以及添加或不添加輔料,滅菌乳分為滅菌純牛(羊)乳和滅菌調味乳等不同品種。滅菌純牛(羊)乳分全脂、部分脫脂、脫脂三種,理化指標同殺菌乳。滅菌調味乳是在牛(羊)乳中添加香料、蔗糖、風味物質等,制成具有特殊風味的乳。

  酸乳 以生鮮原料乳和乳粉為原料經預處理,然後接種乳酸菌發酵劑,並保溫一定時間,因產生乳酸而使酪蛋白凝固的產品。酸乳品種很多,工藝略有差異。典型的傳統工藝是:以生鮮牛(羊)乳和乳粉為原料,經標準化(使乳固體含量達到13%~16%)、殺菌、接種乳酸菌發酵劑、43℃保溫四小時,即凝結為酸乳。酸乳按組織狀態分為凝固型酸乳和攪拌型酸乳兩種。凝固型酸乳是在接種乳酸菌種後,立即灌入零售小容器,然後保溫發酵,成品在小容器內呈凝固狀態。攪拌型酸乳是在接種發酵劑後,保留在大型發酵罐中發酵,發酵完成後經機械攪拌呈糊狀,裝入零售小容器。攪拌型酸乳更適合大規模生產,便於添加果料等風味物質。按脂肪含量分為全脂酸乳、部分脫脂酸乳、脫脂酸乳。按添加輔料或不添加輔料分為原味酸乳、調味酸乳、果料酸乳等。酸乳除保留牛(羊)乳原有營養成分外,更易於消化吸收。牛(羊)乳經乳酸菌發酵後,蛋白質部分分解,可溶性氮增加,甚至成為肽或遊離氨基酸,形成預備消化狀態;部分脂肪受乳酸菌作用發生解離,變成機體易於吸收的狀態;20%~30%的乳糖被轉化為乳酸或其他有機酸,有利於鈣的吸收,同時對腸道有保護作用,可以緩解乳糖不耐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