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頻率分割多工的原理,在一對導線上(二線制)或兩對導線上(四線制)同時傳輸多路電話的一種通信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提高電話的傳輸品質和線路利用率,已在長途通信中廣泛使用。

  簡史 1915年,德國人K.W.瓦格納和美國人G.A.坎貝爾各自發明濾波器,為載波電話的出現創造瞭條件。1918年,架空明線載波電話付諸實用。1936年在同軸電纜線路上開通瞭12路載波電話;1941年在同軸電電纜線路上實現瞭每對同軸管開通480路載波電話,70年代達到2700路以至10800路載波電話。

  中國於30年代開始在長途幹線上采用載波電話。50年代後期研制成明線單路、3路和12路載波電話機;60年代初研制成對稱電纜60路載波電話機,在北京、石傢莊間開通使用;70年代研制成18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電話機、300路小同軸電纜載波電話機和960路微波載波電話機;80年代初期又研制成4380路中同軸和960路小同軸電纜載波電話機。

  原理 載波電話是將發送端若幹個電話電路的音頻信號,通過多次調制,分別調制到不同的頻帶上,經線路和增音設備傳送到接收端。再由帶通濾波器選出各路信號,經解調還原成各路音頻信號。由於用濾波器將各路信號按頻率分開,因此許多路電話可同時在一對導線上傳輸而互不幹擾,實現頻分多路復用。

  大容量和中容量的載波電話采用多級調制和解調方式。一般經過各級調制分別組成前群、基群、超群、主群、超主群等。3路稱為前群(中國規定為12~24千赫);國際規定12路稱基群(60~108千赫);60路稱超群(312~552千赫);300路稱主群(812~2044千赫);900路稱超主群等。高次群由若幹低次群組成。

  系統組成 載波電話系統主要由終端設備、增音設備和傳輸線路組成。①終端設備:由發送部分、接收部分和相應的載頻供給裝置組成。發送部分將各路音頻信號經一次或多次調制後匯接在一起,組成線路傳輸頻帶。接收部分將對方傳輸來的線路頻帶,經一次或多次解調,分別還原為各路音頻信號。載頻供給裝置供給各級調制所用的載波頻率和導頻。②增音設備:主要由線路放大器、均衡器(或均衡系統)和自動電平調節設備(或調節系統)組成。線路放大器用於補償信號在線路傳輸中的損耗。均衡器主要用以校正在傳輸過程中線路和設備所引起的頻率特性偏差。自動電平調節設備的作用是借助於線路導頻以調節隨時間而變化的偏差。埋在地下或裝在地下人孔內的增音設備,不需要維護人員經常看管,稱為無人值守增音機(簡稱無人增音機)。增音設備一般都裝有遠距離供電系統(又稱遙供系統)、故障定位系統(又稱遙測系統)和電纜漏氣報警系統(又稱遙信系統)。根據需要,增音設備可以設有自動轉換的備用系統,以提高系統的可靠性。③傳輸線路:有架空明線、電纜、海底電纜以及電力線、無線特高頻和微波接力等。

  類型 載波電話按傳輸線路區分主要有四類。①明線載波電話:發話和受話采用不同頻帶在明線的同一對導線上傳輸,有單路、3路、12路和高12路載波電話等。用明線傳送載波電話因受串音和無線長波幹擾等影響,進一步擴大容量受到限制。②對稱電纜載波電話:發話和受話多采用相同頻帶分別在兩條電纜中傳輸。話路容量有12路、24路、60路和120路。③同軸電纜載波電話:采用單電纜制,發話和受話一般采用相同頻帶,分別在同一電纜中的兩根同軸管中傳輸。小同軸電纜載波電話的話路容量有300路、960路、2700路(或3600路)。中同軸電纜載波電話的話路容量系列,國際上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960路、2700路和10800路;另一種是1860(或1920)路、3600路和10800(或13200)路。中國現在采用的是1800路和4380路。此外還有單管中同軸電纜載波電話,話路容量有120路、300路等。④海底電纜載波電話:采用單電纜單同軸管傳輸,發話與受話采用不同頻帶,話路容量可達數百路至數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