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壯族使用的拼音文字。早在南宋(1127~1279)時期,壯族地區曾出現過“土俗字”。這種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但使用範圍不廣,壯族居民仍多用漢文。1955年9月制訂《壯文方案》(草案),經過兩年試行,於1957年11月29日經國務院討論通過,並在壯族地區全面推行使用。為適應現代化的需要,1982年對原方案進行瞭部分修訂。壯文以壯語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語音為標準音。採用26個拉丁字母。22個聲母的表示法是:b[p],mb[ʔ$b],m[mm],f[f],v[v],d[t],nd[ʔ$d],n[n],s[s],l[l],ɡ[k],ɡv[kv],nɡ[ŋ],h[h],r[ɣ],c[ɕ],y[j],ny[ȵ],nɡv[ŋv],by[pj],my[mj],ɡy[kj]。6個元音的表示法是:a[a],o[o],e[e],i[i],u[u],w[ɯ]。元音同-i、-u、-w、-m、-n、-nɡ、-p、-t、-k(-b、-d、-ɡ)韻尾可構成108個韻母。6個舒聲調除第1調(24調)不標外,其餘分別用z(21調)、j(55調)、x(42調)、q(35調)、h(33調)5個字母表示;促聲韻有兩個調類,用高音組-p、-t、-k和低音組-b、-d、-ɡ兩套韻尾表示。文字樣品如下:

  Bouxcuengh(壯族)miz(有)saw(字)gyoebyaem(拼音)bonjfaenh(自己)lo(瞭)。

  壯族有瞭自己的拼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