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 藏語支。在中國,主要分佈於西藏自治區及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省部分地區。使用人口約387萬。分衛藏、康、安多3個方言。藏族早在7世紀已創制瞭本民族的文字(見藏文)。在國外,藏語主要分佈於印度、尼泊爾、不丹和錫金等國境內一些地區。

  語音 ①聲母有單輔音和複輔音聲母兩類。單輔音聲母一般有30個左右。如拉薩話有28個:p、ph、t、th、c、ch、k、kh、ʦ、、ʦh、tʂ、tʂh、ʨ、ʨh、s、ɬ、ʂ、ɕ、ç、h、m、n、ȵ、ŋ、l、r、w、j。德格話有42個,除沒有c、ch、ç外,比拉薩話多出17個:b、d、ɡ、ʣ、舁、ʥ、sh、z、ɕh、ʑ、x、xh、ɣ、翽、犘、

、烖。復輔音聲母一般是基本輔音加前置輔音構成的二合復輔音。可以作前置輔音的有p、r、m、n、ɣ、w6個,基本輔音除ɬ、h等少數外,無明顯限制。各地藏語復輔音聲母差別懸殊,如拉薩話沒有復輔音聲母;澤當話有一個前置輔音(n),7個復輔音聲母(np、nt、nk、nc、nʦ、ntʂ、nʨ);夏河話有兩個前置輔音(ɣ、n),18個復輔音聲母(如ɣt、ɣɡ、nb、nʦ、nʥ等);阿力克話有6個前置輔音(p、r、m、n、ɣ、w),98個復輔音聲母(如pt、rk、md、nɡ、ɣʥ、wd等)。②韻母有單元音韻母、復元音韻母和帶輔音韻尾的韻母3類。單元音韻母多的地方有17個,如拉薩話(i、e、ε、a、u、o、ɔ、y、ø、ĩ、ẽ、筃、ã、ũ、õ、Ỹ、葰);少的地方隻有6個,如夏河話(i、e、a、ə、u、o)。有聲調的方言,實際上元音有長短的區別,但它與聲調有密切的關系,即長、短元音的音節分別出現不同類的聲調。復元音韻母都是二合的,有兩類:一類是真性復元音,如拉薩話有兩個(iu、au),日喀則話有7個(iu、eo、ao、au、oa、ua、oã),噶爾話有16個(ia、iu、ea、ao、au、oa、ua、iã、iõ、eã、eõ、εĩ、aõ、aũ、oã、uã);一類是假性復元音,如中甸話有11個(iə、ia、io、ui、ue、uə、ua、uo、ei、əu、ou),卓尼話有3個(ie、iə、uə)。可作韻尾的輔音有-p、-k、-ʔ、-r、-l、-m、-n、-ŋ8個。帶輔音韻尾的韻母一般有30個左右。如拉薩話有-p、-ʔ、-r、-m、-ŋ5個韻尾和28個帶輔音韻尾的韻母(如ap、iʔ、or、em、uŋ等);噶爾話有-p、-ʔ、-r、-l、-m、-n、-ŋ7個韻尾和41個帶輔音韻尾的韻母(如ip、eʔ、ar、ol、um、yn、aŋ等);樂都話有-k、-r、-n、-ŋ4個韻尾和12個帶輔音韻尾的韻母(如ək、or、ən、aŋ等);雅江話、舟曲話則沒有帶輔音韻尾的韻母。③3個方言中有兩個方言(衛藏、康)有聲調,一般是4個調,如拉薩話(53、55、12、113)。聲調與聲母、韻母的性質有制約關系。聲母的性質主要是清濁,韻母主要是元音的長短和輔音韻尾。有連續變調現象,並且不限於詞的內部,詞與詞、詞與語法成分之間也發生變調。

  語法 ①主要以虛詞和詞序表達句子成分的各種關系,但句子成分在加虛詞之後,詞序比較靈活。②現代藏語在動詞上還保留部分屈折變化,有3種情況:一是表示動作的自動和他動意義的差別,如拉薩話(以下例子如不特別註明一律為拉薩話)ʨhεʔ53(自動)/ʨεʔ53(他動)“斷”,kho55(自動)/ko55(他動)“轉”;二是表示未然和既然時態的差別,如sa12(未然)/sεʔ12(既然)“吃”,ta53(未然)/tεʔ53(既然)“看”;三是表示陳述和命令的差別,如tεʔ12(陳述)/tøʔ12(命令)“坐”,sεʔ53(陳述)/søʔ12(命令)“殺”。③表示語法意義的虛詞有兩類:一是表示句子成分之間的各種關系、時態和語氣等意義的助詞;二是單獨或與時態和疑問助詞一起表示動詞的時態和語氣的輔助動詞。部分助詞和輔助動詞有獨立和減縮兩種形式。④語序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在主語後和動詞謂語前;如果是雙賓語,間接賓語又在直接賓語前;形容詞、數詞、指示代詞作定語在中心語後;人稱代詞、名詞作定語需加領屬助詞,在中心語前;狀語在中心語前。⑤詞可分為名詞、代詞、數詞、量詞、形容詞、動詞、副詞、連詞、助詞和嘆詞10類。⑥單純的性質形容詞都有兩種形式:一是述語形式,即詞根形式,如jaʔ12“好”、maŋ113“多”、rĩ113“長”;二是定語和表語形式,由詞根加後綴構成,如jaʔ11po53“好”、maŋ11po53“多”、rĩ11po53“長”。形容詞作述語相當於不及物動詞,如不能帶賓語,能添接時態(或語氣)助詞和輔助動詞等。如夏河話ham ndə ʨhuŋ kə“這鞋小”,ham ndə ʨhuŋ ɣʥə rel“這鞋可能小”。⑦判斷動詞(jĩ113、reʔ12)和存在動詞(jøʔ12、tuʔ12)都有兩種形式,表示人稱和語氣的差別。判斷動詞和存在動詞都能充當輔助動詞。此外,輔助動詞還有ʨhuŋ113(一般輕讀為ʨhu。輕讀不標調值,以下同)、soŋ55(一般輕讀為su)和ɕa等。動詞有時態的語法范疇,最多有現行時態、將行時態、已行時態、完成時態、結果時態、即行時態、方過時態和未行時態8種,前6種是基本的,後兩種有些地方沒有。時態的基本表達方式是在不同時態的動詞後加時態助詞和輔助動詞或直接加輔助動詞表示。如現行時態表示正在進行或經常重復的動作,由未然動詞+現行時態助詞+存在動詞虛化的輔助動詞表示,如tʂi12ki jøʔ12“正寫”。⑧助詞分4類:一是結構助詞,又可分有減縮形式和無減縮形式兩類。有減縮形式的,如表示領屬和限制意義的領屬助詞(ki),如chøʔ53kita53“你的馬”,ŋε113ta53“我的馬”;沒有減縮形式的,如表示來源和從由意義的源由助詞(nε),如ɬa55sa53nεjõ113pajĩ113“從拉薩來”。二是語氣助詞,又分測度(tʂo)、商榷(ko)、停頓(ni)、疑問(pε),前3種都是獨立形式,如kho53so11pa53113tʂo“他可能是工人”;疑問助詞一般出現減縮形式,如che5555ji11ke53i53kε(<kijĩ113pε)“你要寫信嗎?”;隻是在判斷動詞、存在動詞和輔助動詞後才出現獨立形式,如che5555so11pa53113pε“你是工人嗎?”。三是關聯助詞,表示動作之間的不同關系,如表示目的關系(ka),如ȵo12 katʂ o12“去買”;表示順序關系(nε),如ȵøʔ12nεtʂ o12“買瞭再去”。四是時態助詞,如現行時態助詞ki,已行時態助詞pa等。

  詞匯 ①基本構詞方式是復合法,即詞根通過修飾(lo11sar113“新年”)、聯合(sa55ɕĩ55“田地”)、支配(ȵ a55n葰“壓迫”)、表述(sam55ʨhar55“意見”)等關系復合構成新詞。以這種方式構成的詞,原來主要是名詞,現在動詞和形容詞也使用這種方法構成新詞。形容詞主要通過修飾關系(ɕøʔ55so53 tøʔ11 po53“健談、有口才”),動詞主要通過支配關系(tʂε11wa53ʨhεʔ12“聯系”),而且動詞詞素限於cap12“打”、ʨhεʔ12“作”、tã55“施、放”等。但這類形容詞和動詞有時同詞組的界限不明顯。部分名詞和形容詞是使用派生法構成的,主要是加後綴,如-pa(khaŋ55pa53“房子”)、-ma(kar55ma53“星星”)、-mo(ŋa55mo53“甜”)等;前綴極少,如a-(a55ma53“母親”)。還有一部分同漢語“者”、“們”、“傢”、“化”一樣的類似後綴的活用詞素,能自由地同詞和詞組結合,構成新詞或賦予原詞或詞組一定的附加意義。如ʦho(mi11ʦho53“人們”)、ŋ筃(kha55laʔ53sa11ŋ筃“吃飯者”)、jaʔ(sa11jaʔ53“吃的”)等。此外,有一些其他的構詞方式,主要是形容詞,如詞根重疊(ȵũȵũ“少”)、詞根加表示色彩的重疊音節(naʔ12thĩ55thĩ55“黑漆漆”)、四音格(ca11ke55co11ke53“彎彎曲曲”)等。②有敬稱和非敬稱的區別,少數詞能分成4等,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有3種構成方式:一是使用不同的詞,如ko12(非敬稱)/u53(敬稱)“頭”;二是加一個敬語詞素構成合成詞,如tʂa53(非敬稱)/u55a53(敬稱)“頭發”;三是將合成詞裡的一個詞素換成敬語,如kha55laʔ53(非敬稱)/ɕε11laʔ53(敬稱)“飯”。③有較豐富的借詞和仿制詞(calque)。早期主要來源於漢語和印度語。來自漢語的借詞,如ʨha12“茶”、ram53“靛青”、koŋ11ʨo53“公主”;仿制詞如ko11naʔ53“黔首”、nam5553“天下”;來自印度語的借詞,如mu11tiʔ53“珍珠”、ma11he53“水牛”、ʦ筃t筃“檀香”。近期的外來語詞,主要來源於漢語、英語和印度語。來自漢語的借詞,如mo11mo53“包子”、ʦhεʔ53“菜”、phiŋ55“粉條”;來自英語的借詞,如pa55si53“票”、ɕiʔ55rεʔ53“紙煙”; 來自印度語的借詞,如u55suʔ53“襪子”、pi11la55sa53“水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詞術語的發展主要受漢語影響,一些原來的英語、印度語借詞也逐漸為漢語仿制詞或借詞所代替。漢語仿制詞如si55ʨyʔ53“政策”、maŋ55ʦo53“民主”,借詞如ʂu55ʨi53“書記”、koŋ55si53“公司”、ɕ筃“縣”。此外,還有少量其他語言的借詞,如波斯語(kur55kum55“藏紅花”)、阿拉伯語(a55raʔ53“白酒”)、回鶻語(am55ʨi53“醫生”)、突厥語( u11laʔ53“烏拉”) 和蒙古語(thap55ʨi53“紐扣”)。

  方言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對藏語方言的劃分看法不一。有時候所分方言的數目相同,內容也不一致。蘇聯學者G.N.羅列赫、匈牙利學者G.烏瑞、日本學者西田龍雄分為5個方言;美國學者R.謝飛分為4個方言;美籍華人語言學傢李方桂分為3個方言;美國學者R.A.米勒分為兩個方言。在國內較統一的看法是,將中國的藏語分為3個方言:衛藏方言,分佈在西藏自治區大部分地方;康方言,分佈在西藏自治區那曲、改則、林芝和昌都地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以及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安多方言,分佈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縣,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樂都縣、化隆回族自治縣和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部分地方,以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地方。國外的藏語西部方言(巴爾底、普裡克)接近於安多方言,南部方言(夏爾巴、洛蓋)接近於衛藏方言。方言的差別主要表現在詞匯和語音上,語法上差別較小。從方言特點來看,衛藏方言和安多方言的差別較明顯,康方言則以具有上述兩種方言的特點的復合形式為特征。從3個方言的遠近程度來看,衛藏和康方言比較接近,同安多方言差別較大。從詞匯的差異上看很明顯:衛藏和安多方言之間的非同源詞一般在30%左右,衛藏和康方言的非同源詞則為20%左右。藏語方言語音上的差異,從聲母來看,衛藏方言一般是30個左右,康方言是50個左右,而安多方言一般是80~90個,多的地方有100多個。這種差別主要表現在復輔音上。衛藏和康方言的復輔音不足10個,而安多方言最少也有20個左右,多的地方有100多個。聲母差異表現在:①濁音聲母(b、d、ɡ、ʣ、舁、ʥ、z、ʐ、ʑ);②舌面塞音聲母(c、ch);③舌面塞擦音聲母(cç、cçh、絽j); ④送氣擦音聲母(sh、xh);⑤舌根擦音聲母(x、ɣ);⑥清化鼻音聲母(翽、犘、襗、烖);⑦復輔音聲母。如下表:韻母與聲母的情況相反,衛藏方言最多,一般是50個左右;其次是安多方言,一般是30多個;康方言最少,除少數地方外,一般隻有20多個。單元音韻母的具體差異表現在:①央元音(ə);②後元音(ɒ);③前元音(y、ø);④鼻化元音。如下表:復元音韻母的差異,表現在有無和結構上。衛藏方言和康方言有復元音韻母,安多方言則沒有。衛藏方言主要是真性復元音,康方言除少數地方(如改則)外,都是假性復元音。衛藏方言還有鼻化復元音,康方言則沒有。帶輔音韻尾韻母的差異,表現在輔音韻尾的多少和能與韻尾結合的元音的數目上。如下表:從聲調數量來看,衛藏方言4~6個,康方言2~4個,安多方言沒有。語法上的差異主要表現在:①結構助詞的形式和功能不同。例如,表示從由、比較、施動、領屬4種意義的助詞,衛藏方言分別為4種形式,康方言一般隻有3種形式,而安多方言大多隻有一種形式。再如,表示施動的助詞,衛藏方言在一定條件下可用可不用,安多和康方言則必須用。②動詞時態的類別和表達手段不同。衛藏方言有8種時態,康方言和安多方言隻有6種,3個方言表示時態的助詞也各不相同。衛藏方言和康方言的時態助詞和輔助動詞有減縮現象,安多方言這種現象很少。③安多方言動詞保留較多的屈折變化,衛藏方言次之,康方言最少,有的地方(如鄉城)隻保留瞭少數命令式變化,有的地方(如巴塘)已經完全沒有變化。

  

參考書目

 瞿靄堂:“藏語概況”,《中國語文》1963年第6期。

 Chang Kun&Betty Shefts,A M ɑnuɑl of Spoken Tibetɑn(Lhɑsɑ diɑlect),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