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想中存在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又稱冥外行星。1930年發現冥王星後,由於品質太小,它的攝動力不足以產生海王星軌道運動的計算值和觀測值的偏差,所以認為在冥王星之外還存在一個行星。從20世紀30年代起,美國洛韋爾天文臺開始旨在發現冥外行星的探尋。經過近40年的搜索在黃道帶附近沒有觀測到任何亮度超過冥王星亮度1/10的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1989年“旅行者”2號行星際探測器飛掠海王星,考察並訂正瞭它的若幹基本參數。此外,到那時已積累瞭海海王星自1846年發現以來繞日公轉將近一整周的運行觀測資料。如今,它的軌道運動的計算值和觀測值的不吻合度已大為減小,假設存在一個冥外行星的必要性也已降低。21世紀以來,利用大型光學望遠鏡相繼在海王星軌道外側發現瞭幾個比冥王星衛星還大的天體,如賽德娜(Sedna),以及一個比冥王星還大些的齊娜(Xena),它們的共同特征是公轉軌道相當扁橢,且與黃道面傾角很大。現在多數認為它們都是柯伊伯帶天體。2006年按照新的《行星定義》,冥王星和齊娜星都屬於矮行星,從此Ⅹ行星的“Ⅹ”也不再具有“第十”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