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島與俄羅斯薩哈林島(庫頁島)之間的海峽,溝通日本海與鄂霍次克海的國際水道。名稱源於阿伊努語,意為“海上巖石”,因在薩哈林島一側的海峽中有一塊高6.1米的孤立巨石而得名。1787年法國探險傢拉彼魯茲曾穿越海峽,因此又稱拉彼魯茲海峽。海峽大體呈東西向,長約42千米,最窄處為北海道島北端的宗穀岬至薩哈林島南端的克裏利昂角之間,寬約43千米,一般水深30~70米,最深處達118米。海水溫度和鹽度北部低於南部:8月水溫北部為5~88℃,南部為15~20℃;1月水溫北部克裡利昂角為−1.7℃,南部宗谷岬為2.1℃。對馬暖流中的一支利曼暖流經日本海通過海峽,與鄂霍次克海南流的東樺太寒流在北海道東北海域交匯,形成世界著名漁場,盛產鯡魚和海帶等。同時也因寒暖流的交會作用,冬季海面多流冰,夏季常有霧,冬春兩季多大風天氣。扼北出日本海通過鄂霍次克海進入太平洋的航線要沖,戰略地位重要。除海峽中間的二丈巖外,無危及航行的巖礁和暗礁,利於航行。海峽南岸的宗谷岬是日本國境的北至點。位於宗谷灣內的稚內港為不凍良港,可容巨輪停泊。北岸的科爾薩科夫,位於薩哈林島南端阿尼瓦灣內,為俄羅斯遠東良港之一。有造紙和水產加工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