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舞蹈形式。字舞傳統悠久。特點是在舞蹈中以隊形的變化用人體組合成字。《開元字舞賦》描寫瞭當時宮廷字舞《聖壽樂》的盛大場面和舞蹈形象:舞女們身著一色羅衣徐步而出,舒展雙臂,左右分行。舞姿飄逸遊曳,動靜有致,特別是更換彩衣在不覺之中,換新字於意料之外。唐末錢珝《代謝內宴表》中有“舞成奇字,更俟太平”句。宮廷組織表演字舞通常以歌功頌德為目的,其字多是“天下太平”之類。唐以後,宋、元、明、清的文獻中均有對曆歷代字舞的描述。明代朱載堉《靈星祠雅樂天下太平字舞綴兆圖》,對字舞隊形變換路線的調度、動作姿態以及舞者合字的姿勢都有詳盡記述。至今字舞仍在民間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