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傢。江蘇常熟人。卒於北京。1918年畢業於私立同濟醫工專門學校。1920~1925年留學德國,先後在法蘭克福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哲學和美學。回國後任東南大學(後更名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52年後一直擔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著作有:《美學散步》《藝境》等,譯著有I.康得的《判斷力批判》上卷、W.赫斯《歐洲現代畫派畫論選》等。逝世後出版《宗白華全集》4卷。。受J.W.von歌德、A.羅丹、H.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和《周易》中的生命精神的影響,宗白華認為宇宙的本體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動,在表現宇宙的生命本體上藝術比哲學更有優勢。他對中西哲學的形上學進行比較,認為西方的形上學是唯理的體系,中國的形上學是生命的體系;西方的體系是要瞭解世界的基本結構,中國的體系是要瞭解世界的意趣、意味、價值;西方的體系強調“數”,中國的體系強調“象”,“象如日,創化萬物,明朗萬物”。他認為西方藝術以體現空間意識為主,中國藝術以體現時間意識為主,主張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舞”的境界,因為“舞”是宇宙生命節奏的最生動的體現。宗白華不追求體系的完整,他將自己的研究方法稱為“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