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住宅建築形式之一。又稱高欄閣欄,俗名幹欄。木竹結構,除柱子、樓架用原木外,樓板、牆壁均為竹子直剖壓平而成,屋頂為“人”字形,以樹皮、茅草或瓦等覆蓋。平面呈四方形,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一般分成內、外兩間。外間較大,稱為堂屋,設有火塘,中間鋪以大塊竹席,用於進餐、休息和接待客人。內間多分為三四小間住人。上層開門一側,有走廊、涼臺,供晾衣、洗漱、乘涼和紡線之用;下層多無遮攔,,用以飼養牲畜或置放農具。這種建築透氣性好,適應雨水豐富、潮濕地區。流行於東南亞、美洲、大洋洲及非洲的一些地區,中國南方地區也很盛行。距今7 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的木結構建築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瑤、壯、京、高山、苗、侗、水、佈依、土傢、傣、基諾、獨龍、德昂、拉祜、佈朗、景頗、佤族等少數民族均曾使用竹樓。現在,中國多數竹樓已改為木樓或竹木結構的樓房,茅草頂改為木板或薄瓦。有的上層周圍裝木欄桿,可以憑欄眺望,窗戶裝上玻璃。

中國傣族竹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