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和日本海軍在中途島附近海域進行的大規模海戰。

美軍“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準備攻擊日艦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中部,是北美和亞洲之間的海、空交通要沖,也是美國的重要海軍基地和夏威夷群島的西北屏障。1942年4月18日美軍首次空襲東京後,日本決心奪取該島,迫使美軍退守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同時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證其本土和“南進”行動的安全。5月5日,日軍大本營下令實施以中途島為主攻方向的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由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統一指揮。聯合艦隊傾巢出動,兵分5路。在主攻方向上,由南雲忠一海軍中將率第1機動部隊(航空母艦4艘、艦載機280餘架,其他作戰艦艇17艘)襲擊中途島,以保證登陸編隊順利上陸。5月26~29日,各編隊先後從本土起航。此前,美軍破譯日軍密碼,掌握瞭其作戰企圖。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C.W.尼米茲調集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餘架)和其他作戰艦艇40餘艘,編成第16、第17特混艦隊,部署在中途島東北海域待機。

  6月4日凌晨,日軍第1機動部隊進至中途島西北240海裡海域,4時30分派出第一波艦載機飛往中途島執行轟炸任務。島上美機升空迎戰,並對日軍機動部隊進行魚雷攻擊。與此同時,美軍特混艦隊隱蔽接敵,於7時許在150海裡距離上開始起飛艦載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由於日軍偵察機未發現美特混艦隊,於是南雲決定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空襲,命令已掛上魚雷準備攻擊美艦的第二波飛機改裝炸彈。換裝炸彈後偵察機發現美特混艦隊,南雲又急令第二攻擊波卸下炸彈,再裝上魚雷。9時20分至10時26分,200餘架美機乘日軍第一波飛機返艦、第二波飛機重掛魚雷的混亂時刻,連續猛烈攻擊日軍航空母艦,使“赤城”、“加賀”和“蒼龍”號遭重創後沉沒。不久,從“飛龍”號上起飛的艦載機擊傷美軍“約克敦”號航空母艦(後被日軍潛艇擊沉)。下午,美軍發現“飛龍”號後,出動轟炸機將其擊沉。5日下午,山本下令停止中途島作戰,率艦隊撤出戰鬥。美軍乘勝追擊,6日又擊沉日軍“三隈”號重巡洋艦。

  此戰,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1艘、飛機285架、人員3 500名;美軍損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各1艘、飛機150架、人員307名。美軍的勝利改變瞭雙方在太平洋戰場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日本從此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