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和英國為迫使義大利退出戰爭並殲滅駐意德軍而實施的軍事行動。包括四次大規模戰役。

盟軍在佛羅倫斯以東渡過錫耶韋河,向哥特防線推進

  西西西裡島登陸戰役 1943年5月北非戰事結束後,美英首腦決定於7月實施代號為“愛斯基摩人”的西西裡島登陸計劃,以確保地中海航線暢通,進而迫使意大利退出戰爭。擔負登陸作戰任務的盟軍為第15集團軍群,轄英軍第8集團軍和美軍第7集團軍。西西裡島守軍為意軍第6集團軍和部分德軍。7月9日夜,戰役以盟軍實施空降作戰開始。隨即,盟軍登陸部隊在西西裡島南部上岸,占領登陸場後兵分兩路向北推進,於8月17日進占墨西拿,奪取全島。其間,墨索裡尼政府於7月25日被推翻,意新政府開始就投降事宜同盟軍秘密接觸。

  意大利南部戰役 鑒於意政府有投降意向,美英決定乘勢進軍意本土,占領意南部。參戰盟軍為第15集團軍群,轄英軍第8集團軍和美軍第5集團軍。駐意德軍為南方戰線(11月改稱C集團軍群)所屬第10、第14集團軍。9月3日起,盟軍先後在雷焦卡拉佈裡亞、薩萊諾和塔蘭托登陸,10月1日占領福賈機場和那不勒斯,6日前出至沃爾圖諾河與泰爾莫利一線。德軍退守古斯塔夫防線,與盟軍形成對峙。其間,意政府於9月3日同盟軍簽署停戰協定,29日正式簽署投降書,10月13日對德宣戰。

  意大利中部戰役 1944年1月,盟軍經苦戰進抵古斯塔夫防線。其左翼第5集團軍自17日起從正面發起3次進攻,但均告失利。所屬第6軍在防線後方的安齊奧登陸,但因未迅速向縱深推進而遭德軍反擊,被迫固守灘頭陣地。5月11日,盟軍發起全線攻擊,突破古斯塔夫防線,並於6月4日占領羅馬,迫使德軍退守哥特防線。9月,盟軍攻破哥特防線,占領比薩和裡米尼,但未實現重大突破,再次形成兩軍對峙局面。

  意大利北部戰役 1945年4月9日,盟軍發起總攻,全面突破哥特防線,於18日攻占德軍防禦樞紐阿真塔,爾後轉入追擊。與此同時,意北部人民舉行起義,解放米蘭、都靈和熱那亞。27日,墨索裡尼在逃往德國途中被遊擊隊抓獲,次日被處決。5月2日,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意大利戰局結束。

  在意大利戰局中,美英盟軍以損失32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德軍近66萬人,牽制其大量兵力,並利用意境內機場轟炸德國及其占領下的南歐地區目標,從而支援瞭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配合瞭蘇軍在東線及盟軍在西線的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