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偃師縣二裏頭村,是二裏頭文化的典型遺址,年代約西元前1900~前1500年。二裏頭遺址發現有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反映瞭早期封閉式庭院的面貌。

  宮殿建築基址的夯土範圍東西約108米,南北約100米,略呈方形而缺東北一角。這一大夯土臺基的表面已損壞,原建築地段北高南低,臺面高出原地面不等,一般殘高0.8米左右。大臺基周邊為緩坡狀,表面用料薑石粉夯築成堅硬的面層。南部中央一段外突約2米,在臺面周圍和中部偏後後處,有若幹栽柱和木骨泥墻遺跡。這一遺址基本上由大門、廊廡和殿堂的遺跡組成。

  大門 位於大臺南突部分,有東西向兩排柱洞,直徑約0.4米,橫向間距約3.8米。這兩排柱洞以復廊中隔墻為基準,南北對稱。沿南北柱軸線殘存有泥墻木骨的小柱洞。結合3條進入中庭的路面來看,可知這裡原是有3個門道的7間穿堂式大門。

  廊廡 沿大臺西側有木骨泥墻基槽,寬0.45~0.60米,深約0.40~0.70米,中間有一排直徑0.14~0.17米、間距1米左右的小柱洞。這條墻基以東約6米處有一排較大的柱洞,直徑0.25~0.30米,間距3.7~3.8米。大臺南、東、北三邊也有同樣的墻基和柱洞,但排列形式不同,中間為墻基,兩側有較大柱洞,兩側柱洞與中間墻基的距離都是3米。據此可知沿大臺周圍有廊廡,西側為內向的單廊,其餘三面為內外向的復廊。周圍廊廡與大門銜接,共同形成封閉的中庭。在東廡遺跡北段,有向中庭突出的3間房屋遺跡。北廡遺跡東端和東廡遺跡北端都有一小門遺跡。

  殿堂 中庭北部居中有單獨夯築的滿堂基礎,東西30.4米,南北11.4米。在此范圍內,周圍一圈有直徑約0.4米的大柱洞,相鄰柱洞的間距約3.8米,形成面闊8間、進深3間的佈局。大柱洞前沿0.6~0.7米處,還有0.18~0.20米的小柱洞或柱礎,大、小柱間呈一對二的佈置,每對小柱洞相距約1.5米。推測大柱洞為主體殿堂的簷柱遺跡,小柱洞為擎簷柱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