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代的宮殿建築,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約15公裡的阿房村。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秦始皇嬴政以咸陽舊宮規模狹小,於始皇帝三十五年(西元前212)在渭河南岸的上林苑中建造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朝宮”。秦始皇在位時僅修建瞭前殿,名“阿房”。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仍繼續修建,工程未完而秦已亡。項羽軍入關中時,阿房宮被焚毀。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可知阿房宮不僅規模異常宏大,從整體規劃構圖方面把數十公裡外的天然地形“南山之巔”也組織進去,氣魄宏偉,反映瞭中國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

  今阿房村西南有長方形巨大的夯土臺,東西綿亙長約1000餘米,南北寬約500米,後部殘高7~8米,臺上北部留有秦代瓦殘片,是阿房宮建築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