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以珠蛋白肽鏈減少或者生成受抑制為特徵的血紅蛋白病。舊稱地中海貧血。分為 α和β兩大亞型。

   α-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簡稱 α珠貧。是因 α-珠蛋白基因(簡稱 α基因)缺失或突變所致的 α鏈合成障礙為特點的血紅蛋白病。正常情況下子代細胞從雙親獲得4個 α基因。按按 α基因缺失情況,α珠貧可分為靜止型、α-珠貧特性、HbH病和胎兒水腫綜合征四類(見表)。

α珠貧的亞型

  發病機理 基因缺失是配子細胞減數分裂時出現基因不平等交換所致。若隻丟失一個 α基因,並不影響HbA的合成。若丟失兩個 α基因時,由於尚能合成一半α肽鏈,臨床癥狀較輕。3個 α基因同時丟失則導致嚴重的 α珠蛋白合成減少,相對過量的β-珠蛋白鏈則自身聚集,形成異常HbH(β4)。HbH極不穩定,易在紅細胞內沉淀,形成紅細胞內包涵體,使紅細胞壽命大大縮短,導致溶血,臨床癥狀明顯,當4個 α基因全部丟失時,形成 Hb Bart's。Hb Bart's對氧親和力很強,不能向組織釋出足夠的氧,使胎兒嚴重缺氧,因此不能生存,常見死胎,全身水腫,輕度黃疸,肝脾腫大。

  目前由於基因突變所致的非缺失型 α珠貧逐漸多見,臨床表現很像HbH病。

  α珠貧尚可與HbS、HbC、β珠貧等組成雙重雜合子。雙重雜合時由於 α、β-珠蛋白不均衡狀態改善,反使臨床癥狀減輕。

  診斷 HbH病常在小兒期或青年期發病。起病緩慢,呈小細胞低色素性、中重度溶血性貧血,伴有黃疸、肝脾腫大(以脾大為主)等。血塗片可見紅細胞大小不等、中空,以小紅細胞為主,有異形紅細胞和紅細胞內包涵體,網織紅細胞增高,紅細胞脆性明顯減低。骨髓象紅細胞系統增生活躍。Hb電泳可見 HbH帶。目前已能應用特殊實驗手段明確診斷。無癥狀性病例則常在傢系調查中被發現。尚可通過新生兒臍血 Hb Bart's普查進行初步篩選。靜止型Hb Bart's為1~2%,輕型2~8%,HbH病則大於8%。α基因分析已用於產前診斷,對HbH病和胎兒水腫綜合征可早期中止妊娠。

  治療 一般患者無需治療,應註意預防感染,避免應用某些具有氧化劑作用的藥物,以免誘發急性溶血,無嚴重貧血,一般不考慮輸血治療。

  β-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 簡稱β珠貧,是β-珠蛋白合成受抑制所致的Hb病。據β鏈受限制程度的不同分為兩類:①β+珠貧,占90%,患者尚能合成正常β珠蛋白肽鏈,但數量減少。②β0珠貧,完全不能合成β珠蛋白。

  發病機理 β珠貧中絕大多數是β基因結構出現細微變化所致,如DNA轉錄時出現缺陷,引起移碼變異,過早出現終止密碼,提早停止翻譯,導致β-珠蛋白肽鏈的缺陷。

  當β肽鏈合成受抑制時,HbA(α2β2)的合成明顯減少或不能合成。在雜合子狀態的δ鏈的合成代償性增多,使HbA2( α2δ2)升高(正常值在3.5%以下)。在純合子狀態時γ鏈合成代償性增多,使 HbF (α2Υ2)顯著增高。

  在純合子狀態時紅細胞 α鏈形成包涵體大量形成,使幼紅細胞在骨髓內即發生原位溶血,進入周圍血液的含有包涵體的紅細胞在脾臟內破壞,紅細胞壽命很短,溶血嚴重。當脾臟切除後末梢血液內較易發現包涵體。

  重型β珠貧患者因溶血嚴重,骨髓持續增生活躍,骨髓腔增寬,骨骼明顯增大,面頰骨和顱骨增大,出現特殊面容:頭顱大、前額突出、顴骨高、鼻梁低陷、眼距大。

  診斷 β珠貧具有慢性溶血性貧血的共同特點,但由於β基因缺陷輕重不同,溶血也輕重不一:β0純合子呈重型β珠貧,β+純合子則為中間型β珠貧,雜合子和雙重雜合子為輕型β珠貧。

  重型β珠貧患者癥狀嚴重,貧血、缺氧、黃疸、肝脾腫大(以脾大為主)等癥明顯。發病早,一般情況差,生長發育遲緩,預後差,在兒童期即可死於心力衰竭或感染。重型患兒尚有特殊面容,X射線顱骨相發現骨板變薄,骨板間有短發樣骨刺。

  實驗室檢查:HbF和HbA2是臨床診斷的主要手段。HbF在重型β珠貧可達30~90%,中間型多為40~80%,輕型可稍高或正常。HbA2輕型常增高,重型反而正常。

  傢系調查也很重要,重型患兒父母常為輕型β珠貧患者,親屬中常能檢出β珠貧雜合子,或雙重雜合子。

  目前已能進行早期產前診斷,對純合子的胎兒應中止妊娠。

  治療 目前尚無根治措施。對重型患者即使積極治療也隻是延長生命。常用的治療是多次輸血,維持Hb在100g/L左右,多次反復輸血引起含鐵血黃素沉積,對全身重要器官都很不利,因此應同時應用螯合劑(如去鐵敏)以促進鐵的排出。脾切除手術治療可有一定療效,使輸血次數減少,並可糾正脾功能亢進所致的血液改變。尚可服用葉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