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危重病人進行的特別的醫療護理措施。

  危重癥醫學是醫學領域內一個較新的分科。監護中心(ICU)是分級護理發展的必然產物,是隨著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技術、電腦技術的長足進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特殊病房。其突出特點是配備先進監護儀器和加強集中醫療護理。20世紀50年代初,在一些發達國傢開始出現初期形式的ICU;1960年代始,病房的護理工作已劃分成重點、一般和恢復區。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現代技術與醫學實踐的進一步不斷結結合,更加完善的ICU相繼在各國的醫院或醫療中心建立起來。隨著ICU的繼續發展,其他各分科或專科,如心臟、創傷、燒傷、兒科、婦產科等學科的ICU也陸續出現,從而使當代各科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提到瞭一個更高的水平。在過去20年中,重癥監護取得瞭飛快的發展,病死率顯著下降,並且還在繼續下降。

  ICU的佈局設計 ICU應在醫院內的適中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途中運送病人的時間。放射科的臨床化驗室應與ICU接近,以利病人檢查。醫生辦公室、護士辦公室、工作人員休息室、會議室、醫生及護士值班室、儲藏室、更衣櫥等輔助設施,均應設在ICU內或其近旁。有專設的小化驗室,可隨時檢測血氣、pH值及滲透壓等需頻繁監測的項目。

  ICU的床位數一般占總床位數的1~4%,但決定床位數的因素往往與收治病人的病種危重病發病情況以及外科手術(主要是心血管外科、神經外科及腫瘤外科等)開展的情況等有關。為瞭處理好必要隔離的病人,應以約1/4的ICU床位作為單間隔離床。另外,應設一大單間病室,即所謂的中期監護病室(IMCU)以接收由 ICU轉來的病情較穩定但仍需一定監護的病人。

  護士中心站的位置應當適中,從中心站可以觀察到所有的床位。中心站應有報警記錄系統。病房兩側要有足夠的空間,便於醫護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每個床單位的墻壁上要配備中心供氧的輸出口3個、空氣輸出口2個、真空吸引接口4個及電源插座14個。床頭上方的墻壁上需安裝一突出的支架作為放置監護儀輸液泵等之用。此外,還應配備有護士通話系統及報警系統。床左側配床頭櫃一個,內裝所需棉織品及一些特備的醫療用品。床周設活動圍簾,必要時可拉上使病人能有一單獨的環境。每個床位正上方的天花板最好裝設懸吊輸液瓶用的U形滑道。

  ICU內應備有兩個急救推車、一臺手提式X光機、一臺心電圖機、足夠數量的各種監護儀、呼吸機及輸液泵等。

  ICU的人員組織 取決於醫院的大小、性質、人力和財力狀況以及教學、科研活動的活躍情況等。下面介紹的是中等規模的教學醫院ICU的概況:①醫師:各級醫師人數與床位數的比通常為1:1。一般有主治醫師3~5名,其中兩名負責正副主任工作。住院醫師4~6名,定期輪換。專科研究人員3~6名。ICU的主治醫師是完成住院醫生訓練後經過2~3年專門培養的急救監護學傢,在ICU培訓階段,還要接受麻醉科、心臟科、肺科及耳鼻喉科等方面的訓練。②護士:護士總數與床位數的比應為2.5~3:1乃至4.25:1。設一名護士長,每一班各另有一名助理護士長。護士長及助理護士長需有2年以上的ICU工作經驗。正規護校畢業的護士經過2年以上的一般臨床護理工作及手術室工作才有條件做ICU護士。初到ICU的護士必須經過六個月的實習輔導和理論學習才能獨立工作。一個危重癥患者至少有一個護士護理;兩個病情較穩定的患者可由一個護士護理;病情好轉且穩定後,一名護士可護理3個患者。在ICU內,一名護士通常護理3~4個病人。③呼吸治療室:呼吸治療是ICU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是搶救病人最關鍵的一環。因而ICU內最好配備經過專門訓練的呼吸治療師2~3名,負責氧氣治療、人工呼吸通氣、呼吸機的維修與保養、胸部理療、吸除呼吸道分泌物及霧化藥物治療等。④技術員:應有熟練的技術員隨時保養與維修 ICU內復雜的監護儀及治療儀。⑤其他:根據需要設秘書、一定數量的助理員、衛生員、清潔工等輔助人員。

  ICU的監護 ICU內收治各種危重癥患者,不同的患者往往需要重點不同的監護治療,因而不可能制訂一個適合每個病人的,統一的ICU監護方案。但ICU的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病情危重,除特殊監護外,都需要起碼的基本日常監護,即一般監護。

  一般監護 用監護儀監測心率、心電及呼吸;至少每小時記錄呼吸率、血壓各一次;每2小時測量並記錄體溫一次;嚴格記錄出入量;每8小時測尿比重、尿常規及酮體一次,檢查糞便潛血一次;每日精確測量體重一次,並精確記錄熱卡入量一次。

  特殊監護 因病情而異:①血管內插管病人的監護:每日更換導管沖洗液、靜脈輸入液、輸液管及敷料。更換敷料時應檢查導管部位是否有感染征象。若長時間置放導管,至少每3日自導管取樣作細菌培養一次。凡中心靜脈、動脈或肺動脈置放導管的患者,發熱至38.5℃以上,應作周圍血培養,並由每個導管另取血作培養。若患者出現敗血癥癥狀或血培養陽性,要拔掉感染的導管。若仍需插導管,則需更換導管,重新插管。拔除動脈、中心靜脈或肺動脈內的導管時,導管尖端部位均應取樣送培養。插入動脈、中心靜脈及肺動脈的導管,管路各連接處均應用旋鎖接頭,以防其意外脫落引起出血及氣栓。②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病人的監護:需用適當方法固定口氣管插管、鼻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套管,並需將肢體約束固定。及時清除插管或套管內的分泌物,至少每兩小時吸痰一次。至少每周檢查氣管內吸取物,作革蘭氏染色細菌及敏感試驗兩次。③腹膜透析病人的監護:為防止感染,放置導管應在手術室內進行。要用封閉式無菌引流裝置。引流裝置應每日更換一次,換時戴手套及口罩,嚴格註意無菌操作技術。更換引流管時,引流液要作細胞計數、分類、革蘭氏染色及細菌培養,以觀察有無腹膜炎發生。透析液用高滲葡萄糖時,每兩小時測血糖一次。用無鉀透析液以降低血鉀時,每4小時應測血鉀一次,直至血鉀正常為止。血鉀正常後改用含鉀透析液時,血鉀測定次數可減少。若透析液量過大,可引起過度腹脹,致血壓上升及呼吸功能不全,應註意觀察。④昏迷病人的監護:嚴密監護神經精神狀態(見昏迷)。

  隔離技術 需隔離的病人有兩類:一類是傳染病患者,對他人有傳染性;另一類本身無傳染性疾患,但因病而易受感染。危重傳染病患者的隔離技術和處理與一般傳染病時相同。至於本身無傳染性疾患而需保護性隔離的危重癥患者是ICU內的特殊問題。嚴重燒傷(面積>15%,二度或三度燒傷)、免疫功能受損的病人(特別是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需保護性隔離。最好將保護性隔離區與傳染病隔離區分開。若因條件所限隻能用同一隔離區,則同一護士不能護理兩種需要隔離的病人。

  

參考書目

 郭大任主編:《兒科危重癥監護治療技術》,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天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