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傢A.叔本華的代表作。1819年在柏林出版,1844年、1859年出版增訂第2、第3版。中譯本由石沖白譯,198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為意志和表像的世界》1819年版扉頁

  此書系統和詳細地表述瞭叔本華唯意志論的哲學觀、倫理觀和美學觀。全書由四部分組成。第一篇“世界作為表象初論”,認為世界不是主體,也不是客體,“世界是我的表象”。他以服從充分根據律為理由,對表象世界的事物進行分類。第二篇“世界作為意志初論”,認為表象隻是世界的一方面,世界還有本質的一方面,即意志,“世界的本質是意志”。世界上的一切存在都是意志的客體化,它是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系列,從而形成宇宙事物的不同等級。第三篇“作為世界表象再論”,論述瞭獨立於充分根據律之外的表象,即藝術的客體。作為藝術對象的客體,我們意識到的不是個別人,而是沒有時間意識的純主體;不是個別事物,而是柏拉圖的理念。第四篇“作為意志世界再論”,論述瞭在完成自我認識時,對生命意志的肯定與否定。人的意志是欲求與掙紮,生命本質是痛苦,任何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叔本華進而得出對生命的否定與悲觀主義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