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屬動物和牛的蹄下裝釘蹄鐵的措施。俗稱掛掌。目的在於防滑和防止蹄底過度磨滅;具有矯正不良肢勢和蹄形,防治肢蹄病的作用。中國漢代恒寬編著《鹽鐵論》中曾載有革制的馬鞋,稱為“革鞮”。古羅馬人為保護蹄底,曾用附有鉤、環等的鐵板固定於蹄底,稱為“馬履”。到12世紀,應用蹄釘裝蹄鐵的方法傳佈於全世界。15世紀前葉明代尹弼商征建州(現遼寧)時,征馬用冰上蹄鐵。以後中國蹄鐵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日本和東南亞各國。

  現用馬蹄鐵按用途可分為:①普通蹄鐵。應用最多的一種,前鐵頭部設鐵唇,有防止蹄鐵脫落的作用。②冰上蹄鐵。具有防滑性能。兩鐵枝的接地面各有兩枚防滑釘,稱鐵臍。③變形蹄鐵。又稱矯形蹄鐵,用於矯正肢勢、蹄形和配合治療。如鐵尾部有高跟的鐵臍蹄鐵和鐵尾部加厚的厚尾蹄鐵,對於因蹄踵過低所引起的屈腱炎有治療作用;連尾蹄鐵用於矯正和治療蹄冠狹窄,防止蹄下面向外擴張;鐙狀蹄鐵則用於矯正馬(騾、驢)的滾蹄以防止蹄向前傾倒等。④特種蹄鐵。如山地蹄鐵,在山區為預防馬(騾、驢)被尖銳石塊損傷蹄底,在蹄鐵與蹄底間夾裝有小孔薄鐵板,並用金字塔形蹄釘固定。此外,還有如賽馬專用的賽馬蹄鐵等。

  牛為偶蹄,蹄鐵分內外兩葉,呈半月狀,鐵頭部也設鐵唇。可用馬騾的小號蹄釘或手制蹄釘裝蹄。

  根據體形、肢勢、蹄形、蹄的角度(前蹄標準角度為55°,後蹄為60°)和裝蹄的要求進行削蹄。蹄鐵要大小適宜,力求符合削修的蹄形。然後打釘固定。裝蹄後正常馬(牛)應站立姿形正常,慢、快步運動輕松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