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運動的中國國傢代表隊。1954年成立。同年6月,王文教陳福壽、黃世明等一批愛國華僑從印尼歸國,並成為中央體育學院(今北京體育大學)於7月建立的羽毛球班的首批學員,由此組建瞭第一支中國羽毛球集訓隊。他們白手起傢,邊學邊練邊下基層輔導,摸索出一套先進的羽毛球訓練方法。1958年9月,中國羽毛球協會成立,提出瞭“十年打敗世界冠軍”的宏偉目標。50年代末60年代初,湯仙虎、、侯加昌、方凱祥、陳玉娘梁小牧等又一批愛國華僑從印尼回國,給中國羽毛球運動註入瞭新鮮血液。他們在學習國外先進技、戰術的同時,結合中國選手的身體特點,在基本技、戰術上進行大膽創新,開辟瞭一條以快攻為主的多種打法的新路子,確立瞭“快、狠、準、活”的技術風格和“以我為主、以快為主、以攻為主”的比賽風格,從而使運動水平出現瞭一個劃時代的飛躍。1965年中國羽毛球隊出訪歐洲羽毛球王國丹麥、瑞典,以先進的技術、快速的打法和靈活的戰術取得瞭34場比賽全勝的輝煌戰績。當時,因中國羽毛球隊尚未加入國際羽毛球聯合會,故而歐洲報紙輿論評論中國羽毛球隊是世界羽壇的“無冕之王”。

圖1 中國羽毛球隊男隊

  20世紀60年代中後期至70年代中期,由於“文化大革命”影響,中國羽毛球隊進入一個相對低潮期。70年代末,中國羽毛球隊借助改革開放再次走向世界,80年代創造瞭全面輝煌。1982年中國羽毛球男隊首次參加第12屆湯姆斯杯賽奪杯,並連續奪得第14~16屆湯姆斯杯的三連冠。1984年,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首次參加尤伯杯賽奪冠,並獲得第10~14屆尤伯杯的五連冠。這一時期韓健、楊陽、趙劍華、李永波、田秉毅、李玲蔚、韓愛平、林瑛、吳迪西等選手還多次奪得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的桂冠,開創瞭世界羽壇的“中國時代”。

  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新老交替”佳績未現。中國羽毛球隊在教練和訓練體制上進行瞭重大調整,在訓練方法、隊伍管理上進行改革,大膽啟用一批年輕選手。90年代中期成績開始回升,1995年中國隊首次在第4屆蘇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團體賽奪冠,到2011年第12屆蘇迪曼杯賽,已是8次捧杯;1997年在全英羽毛球錦標賽中奪得4項冠軍;2000年在第2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悉尼)上奪得4枚金牌,2004年在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雅典)和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上均奪得3枚金牌。2004、2006、2008、2010、2012年獲第23~27屆湯姆斯杯五連冠;1998~2008年蟬聯第17~22屆尤伯杯六屆冠軍。這一時期又湧現瞭吉新鵬、林丹、張軍、鮑春來、高崚、張寧、謝杏芳、朱琳、楊維、張潔雯等優秀的運動員。中國羽毛球隊在國際比賽中所取得的優異成績,促進瞭世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

圖2 中國羽毛球隊女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