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浙江省東部一江山島進行的登陸作戰。

  中國大陸解放後,國民黨將佔據的東南沿海島嶼作為護衛臺灣的屏障和襲擾大陸的基地,不斷對大陸沿海地區進行海、空襲擾,封鎖航道,破壞壞漁業生產和海上交通。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防務,由“大陳防衛區司令部”組織實施。據守一江山島的為“一江山地區司令部”,下轄突擊第4大隊等部1 100餘人。一江山島位於臺州灣,分南一江、北一江兩島,面積約1.4平方千米,地勢陡峻,工事堅固,易守難攻。1954年,臺灣當局與美國加緊簽訂“共同防禦條約”談判。為反對美國分裂中國的企圖,中共中央決定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解放臺灣的運動。同年7月,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統一指揮陸、海、空軍協同作戰,解放浙江沿海島嶼。鑒於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和防禦核心是大陳島,而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和前哨據點,如攻占一江山島,必能擊中要害。因此,華東軍區決定先攻占一江山島,再取大陳島,然後相機攻取其他島嶼。

  8月,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成立,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下設空軍、海軍、登陸指揮所和後方勤務機構;加強戰場建設,擴建機場,搶修基地,開設頭門山、高島、金門島(蔣兒嶴)前進基地;組織參戰的4個步兵營,9個炮兵營,137艘艦艇,12個海、空軍航空兵大隊184架作戰飛機,根據作戰任務,反復演練轟炸、航渡和登陸協同等動作;組織偵察、通信、氣象、水文和航道測量等各項戰鬥保障;調集登陸船隻,改裝武器,增強登陸直接支援火力。

陸軍在海、空軍掩護下登上一江山島

  12月2日,美國政府和臺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為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這一非法條約的嚴正立場,浙東前指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指示,在條約出籠前後(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組織海、空軍從空中、海上對戰場實施封鎖。航空兵先後8次共出動飛機226架次,對大陳、一江山等島進行突擊;航空兵、艦艇和岸炮部隊積極打擊國民黨海軍艦艇,擊沉“太平”號等軍艦3艘、擊傷7艘,擊落擊傷飛機19架。人民解放軍基本奪取瞭戰場制空權和制海權,為攻占一江山島創造瞭有利條件。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發起登陸作戰。由第20軍第60師4個步兵營組成的登陸部隊從穿山起航,18日拂曉前到達頭門山、金門島待命。8時,航空兵開始火力準備。9時,支援炮兵開始火力準備。13時16分,海軍艦炮開始進行破壞射擊。14時,航空兵進行再次轟炸。至14時5分,參戰部隊按計劃完成火力準備,一江山島和大陳島守軍陷於癱瘓。12時許,登陸部隊第1梯隊3個步兵營開始向一江山島航渡。14時20分,登陸部隊在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在南一江、北一江兩島7個地段20餘個登陸點實施登陸突擊。突破國民黨軍防禦陣地前沿後,部隊旋即向縱深發展進攻。被壓縮在支撐點內的守軍憑險頑抗,均被直接瞄準火炮和噴火器迅速殲滅。接著,第1梯隊在第2梯隊1個步兵營的協同下,於17時30分粉碎守軍有組織的抵抗。至19日2時,全殲守軍。此戰,共斃俘國民黨軍1 086人,登陸部隊犧牲393人。一江山島解放後,盤踞在大陳、披山、漁山等島的國民黨軍被迫撤往臺灣。至2月25日,浙東沿海島嶼全部獲得解放。在戰鬥過程中,空軍、海軍出動飛機、艦艇進行火力突擊和巡邏,有效地保障瞭登陸作戰。

  此役是人民解放軍陸、海、空軍首次聯合登陸作戰,鍛煉瞭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能力。一江山島及其他浙東沿海島嶼的解放,改變瞭臺灣海峽的鬥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