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國傢在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各級計畫機關從經濟發展全局出發,向國有企業直接下達的具有約束力的計畫。

  特點 ①根據社會需求制訂。納入指令性計劃的產品一般由國傢直接調撥分配,納入指令性計劃的經濟活動,國傢可以直接幹預。②在中國,一經下達,各級計畫執行單位必須堅決完成。③通過指令性指標下達。其指標目錄由國傢計劃委員會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同研究提出,報國務院批批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也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增減指令性計劃指標,但必須報國務院批準。

  演變 1992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宣佈,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傢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中國政府的經濟管理體制和方式發生瞭根本性變化,逐步取消瞭生產方面的指令性計劃,讓市場導向生產,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產量。至2002年,中國工業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隻限於木材、天然氣、黃金、卷煙、食鹽5種,其中木材、天然氣和黃金隻是在某些環節或部分產品實行指令性計劃。農產品生產的指令性計劃已全部取消。在流通方面,全面放開對價格的管制,市場價格成為基本價格形式。

  與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相聯系,政府機構也進行改革,從最初的國傢計劃委員會改為國傢發展計劃委員會。2003年3月召開的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又更名為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它的任務是強化宏觀調控中的總體指導和綜合協調,強化研究擬訂發展戰略、規劃和宏觀政策的職責,切實減少對經濟活動的直接行政幹預和微觀管理事務,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