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外用帶有除白色外各種顏色的釉料裝飾的陶瓷。簡稱色釉瓷。景德鎮名瓷之一。色釉瓷釉面晶瑩,絢麗多彩,色澤經久不變。產品有陳設瓷、美術瓷、日用瓷等。

  顏色釉陶瓷源於商代的青黃釉瓷。漢末至晉初,發展使用青色釉裝飾的陶瓷。唐代創造以黃、綠、紫裝飾的低溫三彩陶。宋代汝、官、鈞、龍泉、建、定、景德鎮、磁州等名窯創造高低溫色釉料,種類繁多。元代燒制成功以鈷土礦配製的藍釉。明代在總結前期燒制銅紅釉經驗的基礎上,,又創造出紅沉鮮潤的祭紅釉。清代除創制鮮如牛血的高溫“郎窯紅”、色彩奇麗的“桃花片”(又名“美人醉”)外,還有“礬紅”、“茄皮紫”、“爐鈞花釉”等低溫燒成的名貴品種。20世紀50年代以來,除恢復和提高有歷史記載的50多個品種外,發展和創造出三陽開泰、羽毛花釉、鳳凰衣釉、彩虹釉、變色釉等近百個色釉新品種。

  顏色釉陶瓷是將著色顏料與同它相適應的基礎釉料按適當比例混合,經過球磨、過篩制成釉漿,施在未經灼燒的坯體或經燒成的瓷胎上(低溫色釉多施在瓷胎上),在適當的溫度和氣氛下,顏色釉產生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形成裝飾色彩。著色顏料按呈色機理可分為:①離子著色型,如鐵、鈷、鉻、銅、錳、鎳、釩、銻等金屬的化合物。②膠體著色型,如銅紅釉、硒鎘紅釉、鎘黃釉。③晶體著色型,如鉻鋁紅、鉻錫紫、釩錫黃、鋅鈦黃、鈦黃、釩鋯綠、釩鋯藍、鋯鐵紅、混合黑等。為使呈色穩定,通常先將著色顏料與輔助原料混合,燒制成色劑,加到基礎釉料中混磨制釉。

  顏色釉的分類方法很多,按燒成溫度分為高溫顏色釉(高於1 250℃)、中溫顏色釉(1 000~1 200℃)、低溫顏色釉(低於1 000℃);按燒成氣氛分為氧化焰顏色釉和還原焰顏色釉。藝術工作者則習慣按燒成後的外觀特征分為六類:①單色釉。釉面呈現純正、均凈單一色彩。②復色釉。又稱花釉,釉色呈現兩種以上色彩。包括銅紅系統花釉和鐵黑系統花釉。③裂紋釉。釉面呈現各種形態的裂紋。④無光釉。釉面無光澤,呈現沉著靜穆氣氛。⑤結晶釉。釉層中呈現無色或帶色的結晶體,分巨晶、細晶兩類。⑥變色釉。在不同性質光源下,釉面呈現不同顏色。

  隨著稀土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顏色釉的色彩愈發鮮美艷麗,品種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