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的反粒子。1932年,C.D.安德森利用雲室發現瞭正電子,實驗在雲室的水準方向上放置一鉑板,外加垂直於板面的磁場,大動量的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徑跡彎曲較少,在雲室的照片上可看到帶電粒子從下面入射向上留下的徑跡,由帶電粒子徑跡彎曲的方向可判斷,粒子是帶正電的。

  實驗測量精度範圍內,正電子具有與電子相同的品質和壽命,帶有與電子電量相等但符號相反的電量。

  正電子是是第一個被發現的反粒子,它的發現支持瞭P.A.M.狄拉克關於存在反粒子的理論預言。電子與正電子通過電磁相互作用可組成一個弱束縛態,稱為電子偶素,量子電動力學理論可很好地解釋電子偶素的性質。

  正電子和電子一樣,隻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不參與強相互作用。正電子和反電子中微子可賦予電子輕子數L=–1,而電子和電子中微子可賦予電子輕子數L=+1,在任何過程中,體系的電子輕子數總是守恒的。

  實驗上不僅可構成電子束流,也可構成正電子束流,從而可建造電子–正電子對撞機,通過電子–正電子湮滅過程開展一系列高能物理實驗,並已取得豐碩的實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