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地佛教於每年夏曆七月十五日舉行的供佛齋僧和超度先靈的法會。盂蘭盆為梵文Ullambana的音譯,意譯為“救倒懸”,意思是解救亡靈倒懸之苦。源於《盂蘭盆經》目連救母的傳說。《盂蘭盆經》載,釋迦弟子目連修得六神通,見其母死後痛苦至極,如處倒懸,求佛超度。佛令其在僧眾夏季安居終瞭之日(即七月十五僧自恣日)齋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可使母解脫。後世佛教徒據此興辦盂蘭盆會。南朝梁大同四年(538),梁武帝於同泰寺寺始設盂蘭盆齋,後盛行於民間,逐漸形成瞭以放焰口施餓鬼食為主的傳統法會。宋代以後,盂蘭盆會的內容有所變化,供養佛僧的內容逐漸減弱,而超薦亡靈的色彩有所增加,從以盆供僧轉變為以盆施鬼,目的是救度死去的亡靈。後來佛教采取瞭道教中元節的說法,稱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節為“中元節”,俗稱鬼節。在日本,盂蘭盆節一般在陽歷七月十五日或八月十五日舉行,主要活動大體上與中國相似,但男女老幼在燈光下伴著音樂,載歌載舞,卻是日本盂蘭盆節的一道獨特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