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英雄史詩。流傳於內蒙古巴爾虎地區和蒙古國喀爾喀地區。約產生於蒙古族英雄史詩雛形階段,基本上保存瞭古老英雄史詩傳統,具有極其珍貴的史學和文學價值。最早的搜集整理本是甘珠爾紮佈的《三歲勇士古那幹烏蘭》(1956),又稱為甘記《古納罕烏蘭巴托爾》。此外,還有巴爾虎地區和蒙古國的五六種異文本,以及霍爾查依據甘記本的漢譯本(1980)和巴·佈林貝赫、寶音和西格編著的《蒙古英雄史詩選》>(上、下,1988)。甘記史詩與其他異文本不同,僅380餘行詩,故事情節簡單。故事說的是十二首魔王蟒古思趁古那幹外出狩獵時掠走瞭他的妻子。古那幹獵歸出征,大戰蟒古思,經過9年的激烈鏖戰,終於劍斬蟒古思,搗毀魔窟,營救出受苦受難的百姓,攜妻子返回傢園。鄉親們為勇士的凱旋大擺宴席,盡情狂歡,從此永享幸福。整部史詩情節緊湊,語言精練,形式完整,充滿奇幻浪漫色彩,以動靜結合的誇張渲染和精雕細刻的藝術手法創造出瑰麗的意境和雄渾豪放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