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楷書點畫用筆技巧術語。最早見於唐代張懷瓘《玉堂禁經·用筆法》,以“永”字為例,規定楷書常用八種點畫的書寫要求與標準原則。八法依次為側(點)、勒(橫)、弩(豎)、趯(鉤)、策(提)、掠(長撇)、啄(短撇)、磔(捺),張懷瓘對這八種點畫的書寫要領和審美要求都作瞭具體說明。宋代以後許多書學著作都沿用永字八法傳授楷書點畫書寫技巧,而且有所發揮,其中“弩”後世多作“努”。

馮承素摹《蘭亭序》帖卷(故宮博物院藏)

  關於永字八法的來源,前人有崔子玉、王羲之、智永、張旭等多種說法,但均無可信依據。有的現代學者認為,因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書法風格,並將《蘭亭序》推為王羲之書跡之首,遂使王氏在唐初被尊為“書聖”。當時論書者為證明自己觀點的權威和可信,故取《蘭亭序》第一字“永”字作為例證。唐宋以後,永字八法傳播甚廣,古籍中常用“八法”一詞指代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