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銀杏科銀杏屬僅有的一種。又稱公孫樹白果樹。落葉喬木,多分枝,有長枝和短枝。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排列,在短枝上簇生,具長柄,葉片扇形,上緣有淺或深的波狀缺刻,有時中部缺裂較深,成二裂狀,具多數開行二叉狀細脈(見圖)。雌雄異株,球花生於短枝頂端葉腋,具長梗;雄球花柔荑花序狀,具多數螺旋狀排列的雄蕊,每雄蕊具2花粉囊,花粉囊縱裂,花粉無翅,在花粉管內產生2個有鞭毛、能遊動的精子;;雌球花頂端常成二叉,叉頂生有珠座,直立胚珠,通常僅一枚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核果狀,具長柄,下垂;外種皮肉質,成熟時橙黃色,軟腐後發散酷酸異臭;中種皮骨質,乳白色,具2~3條縱脊,內種皮臘質,黃褐色;胚乳豐富。染色體基數x=12。花粉具單槽,槽的邊緣波浪形,外壁具極模糊的條紋和顆粒,輪廓線不平。

銀杏枝、葉、種子

  銀杏類植物最早發生在古生代二疊紀,在中生代三疊紀和侏羅紀種類繁盛,遍佈世界各地,新生代衰退,至第四紀冰期後僅孑遺銀杏一種。特產於中國。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由中國傳到日本,再從日本傳到歐洲、美洲。中國廣為栽培,北至沈陽,南達廣州,東起沿海各省,西至甘肅南部及橫斷山脈東緣海拔1 000或2 000米以下。各地寺廟、名勝古跡常栽培有數百年至千年以上的大樹。

  銀杏適應性強,能耐−32.9℃的極端最低溫度和濕熱的氣候,在酸性、中性及鈣質土中均能生長。但以平均氣溫10~18℃,極端最低溫度−20℃以下,年降水量600~1 500毫米,冬春溫寒幹燥或溫涼濕潤,夏秋溫暖多雨,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生長良好。為喜光、深根性樹種,耐幹旱而不耐水澇,不易受病蟲害的侵襲,對大氣污染有一定的抗性。一般早期生長緩慢,20年後開始結子,30~40年後進入盛期,結子能力歷數百年不衰。

  銀杏種子為著名的幹果,稱為白果。種仁含蛋白質、脂肪、糖類及少量組氨酸、胡蘿卜素和核黃素等,也可供藥用。外種皮含白果酸、白果二酚,對皮膚有毒。銀杏葉含有多種黃酮類化合物,如蕓香甙、山奈素−3–鼠李糖甙、山奈酚、槲皮素、異鼠李素等,可供藥用;葉蠟中有白果醇;秋天黃葉中含銀杏黃素和異銀杏黃素。銀杏木材結構細致、紋理均勻、質輕軟、富彈性、有光澤、不開裂、不反撓、易加工、無異味、為優良用材。也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和觀賞樹種。外種皮易腐爛發臭,污染環境,栽植時宜選用雄性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