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旦唯一的港口城市。位於國境西南部,紅海的亞喀巴灣北岸,東西兩面依山,形成天然屏障。人口10.17萬(2004)。城名來自阿拉伯語,即為“屏障”之意。古名伊拉納。北距首都安曼335千米,西與以色列的埃拉特港遙對。早在西元前1 000多年,腓尼基人用為與非洲通商的海上門戶。西元前1世紀至西元4世紀時,成為大馬士革與埃及間的糖、酒貿易中心。639年淪入歐洲十字軍之手,12世紀由阿拉伯人佔領,遂長期充當埃及、敘敘利亞和馬格裡佈地區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的重要驛站。近現代先後隸屬奧斯曼帝國、外約旦(英委任統治地)和約旦。約旦獨立(1946)後,工業和旅遊業均漸具規模,20世紀60年代起,進入迅速發展時期,現為紅海地區一重要現代化港口和貿易集散中心。港區岸線長18千米,港灣水深15~18.5米,擁有可停泊10萬噸海輪的深水集裝箱碼頭和散裝碼頭22個,固定航線30條,通聯世界各地200多個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2 000萬噸,包括450萬噸磷酸鹽、250萬噸鉀鹽經此出口外銷。市區街道兩旁與別墅前後、街心公園等處,都種有高大挺拔的棕櫚樹,故又號稱“棕櫚樹掩映的天堂”。氣候溫和,是中東地區著名的避暑勝地。擁有細膩海灘等天然旅遊資源,海濱現代化旅館林立,海上活動設備齊全。年接待遊客多達30萬。縱貫國境的鐵路的最南端,北與首都安曼相通;和磷礦區、死海遊覽區均有良好的公路聯系,另辟有機場。

亞喀巴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