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的中心,即銀河系的自轉軸與銀道面的交點。銀心在人馬座方向,2000年曆元座標為:赤經17h45.6m,赤緯−28°56′.3。銀心除作為一個幾何點外,它的另一含義是指銀河系的中心區域。太陽距銀心約8.5千秒差距,位於銀道面以北約8秒差距。銀心與太陽系之間充斥著大量的星際塵埃,所以在北半球用光學望遠鏡難以在在可見光波段看到銀心。射電、紅外和X射線觀測技術興起以後才探測到銀心的豐富信息。中性氫21厘米譜線的觀測揭示,距銀心4千秒差距處有氫流膨脹臂,即所謂“三千秒差距臂”(最初將距離誤定為3千秒差距,後雖訂正為4千秒差距,但仍沿用舊名)。大約有1 000萬倍太陽質量的中性氫,以每秒53千米的速度湧向太陽系方向。在銀心另一側,有大體同等質量的中性氫膨脹臂,以每秒135千米的速度離銀心而去。半徑約200秒差距的中心區有很強的射電、紅外連續輻射,特別是CO分子譜線,顯示這個中心分子區占銀河系總分子質量的10%,恒星形成率達每年0.5太陽質量。銀心處還有一強射電源,即人馬座A*,它發出強烈的同步輻射。甚長基線幹涉探測表明,銀心射電源的中心區很小,甚至小於一個天文單位,即不大於地球繞太陽的軌道。12.8微米的紅外觀測資料指出,直徑為1秒差距的銀核所擁有的質量,相當於幾百萬個太陽質量,其中約有100萬個太陽質量是以恒星形式出現的。有人認為,銀心區有一個大質量致密核,或許是一個黑洞。流入致密核心吸積盤的相對論性電子在強磁場中被加速,這樣便產生同步輻射。

銀心區的射電源和紅外源 a 人馬座A*紅外波段的圖像 b、c局部射電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