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銀為原料製成的器皿、擺件等金屬工藝品。

  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在銅器上鑲嵌、裝飾金銀絲片的金銀錯工藝。至漢代已有少量銀碗、碟以及銀印出現。唐代是中國銀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全國有銀座56處,銀器品種繁多,器形豐盈,紋飾精美,富麗堂皇。宋代的銀器業發達,銀器形體小巧,胎體輕薄,紋飾趨向寫實。元代朱碧山是著名的金銀工藝傢,他製作的蝦杯、蟹杯、龍搓杯等均為傳世精品。明清時期,銀器製作已有較高水準,宮廷和民間大量使用銀制餐具、文具具、燭臺、耳挖等。

唐代三層五足銀熏爐

  銀器是將銀料碾軋成片後,用手工錘制成型,再將接縫及附件進行焊接,然後通過鏨刻、鏤空、堆焊、鑲嵌、壘絲等工藝在器物表面加工出各種裝飾紋樣,最後進行打光或鍍銀;也有的以素亮為主,隻打光不加紋飾。銀器品種有餐具、煙具、文具、罐、盒、瓶、擺件等。銀器的主要產區有廣東、北京、天津、上海、西藏、內蒙古等。中國藏、蒙古和其他少數民族使用銀器較多,主要品種有餐具、酒具、護身符、佛供、刀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