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度(見海水鹽度)作為一種生態因數對水生生物的作用及水生生物對環境不同鹽度的反應。水生生物都生活在具有一定鹽度的水環境中,對鹽度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範圍和耐受極限。鹽度是水生生物的限制因數之一;特別是海洋中,其重要性與另一限制因數溫度相近。所以,可把某個海區每個月的溫度變化作縱坐標,鹽度變化作橫坐標,繪製成一年的溫度–鹽度水文氣候圖,借此掌握該海區主要環境因素變動的規律以及它們對各種海洋生物可能產生的影響。研究鹽度生態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特別是在有經濟價值的水水生生物的分佈、蘊藏量、生長、繁殖、發育、引種、馴化、養殖、資源保護及防治敵害等方面。

  鹽度對水生生物的作用是:一部分溶解物質如含氮化合物(硝酸鹽、亞硝酸鹽、銨鹽)、磷酸鹽、鈣鹽和矽酸鹽等是生物的營養素。另一方面,各種水生生物都保持著一定的體內滲透壓,在長期進化發展過程中,它們都適應於一定鹽度的水環境。在淡水、大洋以及近河口處分別生活著不同類型的水生生物。水環境的鹽度變化還通過比重的變化而影響水生生物及其幼體和卵的漂浮能力。隨波逐流的浮遊生物的比重與海水比重極為接近,如果被風或海流帶到靠近海洋或河口的鹽度較低的水域內,就會失去浮性而沉入海底。海洋魚類的漂浮性卵也是在一定比重的海水中漂浮和受精的,如果進入鹽度較低的海水中,就會下沉而死亡。

  鹽度狀況還影響到水生生物的個體大小、發育和繁殖等。在各種廣鹽性水生動物中,棲息於低鹽度區域內的種類,其最大的個體常比生活在高鹽度區域內同一種類的最大個體小。這可能是因為鹽度降低對它們的生存不利,雖然它們能在這兒生長和繁殖,但這種鹽度已接近它們所能忍受的鹽度下限。許多水生動物的繁殖和幼體發育要求比較嚴格的鹽度條件。如毛蟹成體在淡水中生活,卻要回到海水中產卵;鰻鱺在淡水中生長,也要降河洄遊到大海才能性成熟和繁殖;有些海洋魚類,則常遊到鹽度變化較大的海岸和河口區域產卵。鹽度對水生動物卵和幼體的影響不但表現在滲透壓方面,水中某些具體離子、水中溶氧量(鹽度較高時水中溶氧量較低)、水體比重的變化等都會產生影響,不同的鹽度還可能影響到卵和幼體的競爭者、敵害、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