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北萊因–威斯特法倫州西南部城市。西臨荷蘭、比利時邊界。四周被艾菲爾林山和亞魯特尼林山環抱。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24.4萬(2000)。西元前3世紀起為羅馬人的礦泉療養地(水溫37~75℃)。後日爾曼民族的法蘭克人在此定居,成為法蘭克國王的常駐地,8世紀末是查理大帝的主要住地。936~1531年神聖羅馬帝國多位國王和皇帝在此加冕。1166年獲城市特許狀。1250年成為帝國自由城市。1668年在此簽訂訂《亞琛和約》,結束瞭尼德蘭戰爭。1794年被法國占領。1815年後屬普魯士。第二次世界大戰中2/3建築被毀,戰後修復。地處采煤工業區中心,有鋼鐵、機械、紡織等工業。有建於1870年的萊茵–威斯特法倫大學。市內多溫泉,是著名的療養地。多名勝古跡,查理大帝時期建造的亞琛大教堂是融法蘭克式和拜占廷式風格於一體的建築,中央呈八角形,外側是十六角形的兩層回廊,中有紅色大理石圓柱,頂上是色彩斑斕的石材建成的拱形天花板。教堂西側的珍寶館藏有查理大帝大金胸像、聖母馬利亞的聖遺物箱以及各種美術品。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有市政廳(14世紀)、科文博物館、市立博物館、報刊博物館、硫化溫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