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建築。在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西晉鹹寧二年(276),初名真慶道院,唐代稱開元宮,北宋稱天慶觀,元代改今名,曾多次毀壞,多次修葺。現存主要建築有正山門和三清殿。三清殿是玄妙觀的正殿,因殿內“三清”像而得名。重建於南宋淳熙六年(1179),是中國長江以南最大的木結構古建築。它既是宋代官式建築的代表,也表現出地方性建築的特點,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築差異的重要例證。1982年定為全國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清殿為重簷歇山頂建築(見大木作),殿身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四周加一圈深一間的副階,構成下簷。殿前月臺正面與東西兩面各有踏跺一座,殿前南面與月臺周圍設石雕欄桿,欄板和臺基上浮雕人物故事和飛禽走獸,其中西南角是南宋遺作。柱排列規整,在內槽中央五間後金柱處築扇面墻。墻前磚砌須彌座,分上中下三層,上層浮雕幾何形花紋。座上置三清塑像,自西而東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雖經改裝,基本上仍是宋代遺物。外簷和內簷鬥栱七種,比例碩大,出挑亦多,內槽中央四縫上所用六鋪作重抄上昂鬥栱,見於宋《營造法式》,現存實物已不多見。殿內平棊和藻井上繪有雲、鶴、鹿、暗八仙等圖案,西面壁上唐吳道子所畫老君像、唐玄宗贊、顏真卿書等碑刻,至今尚存。20世紀50年代前,該觀已敗落。1956~1998年間曾三次進行修繕。

玄妙觀三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