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徐州地區畫像石刻。江蘇徐州地區為漢代畫像石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其分佈以徐州為中心,遍佈於周圍的銅山、睢寧、新沂、邳州、沛縣等市縣。畫像石主要設置於祠堂和墓葬。其年代,初出現於西漢晚期石槨墓槨壁,內容簡單,至王莽時,內容漸多,到東漢時達於鼎盛,前後延續約200年。徐州畫像石內容主要類比祠主或墓主生前居處環境。在祠堂後壁刻祠主燕居、受祭內容,及車馬出行圖。左、右壁刻狩獵、庖廚等圖像。頂部刻天上諸神。墓葬畫像石,在置刻放棺柩的後室刻墓主燕居生活、仙禽神獸獸等,在前室、中室刻車馬出行、西王母、東王公、天上諸神等。歷史故事題材比之山東等地畫像石相對較少。

紡織、建築畫像石

  徐州畫像石題材廣泛,表現手法靈活自由,藝術風格古樸渾厚。雕刻技法多數為剔地(或剁紋)平刻,在主體人物或屋宇上輔以線刻,形象突出、明確,也有的主要以線刻表現,剔地很淺,形象不很鮮明。畫像內容的空間表現主要是以平置或上下並置的辦法暗示空間環境。在技法上尚處於幼稚階段。每塊畫像石周邊飾以連弧紋、菱形紋等紋飾,構成各自獨立的畫面。部分作品刻有創作年代,重要的如銅山區漢王鄉永平四年(公元61)畫像墓、元和三年(公元86)畫像墓,徐州茅村熹平四年(175)畫像墓等。徐州地區漢畫像石集中收藏於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