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國甘肅省蘭州市城北,跨越黃河的鉸接穿式鋼桁架橋。

  這座橋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竣工於宣統元年(西元1909年)。橋全長250米,有混凝土墩4個,共計5孔,每孔跨徑46.5米,橋面寬6.0米。這座橋建造時,建橋用的鋼料和施工用的機具均由天津經鐵路運到鄭州,而由鄭州至蘭州的1500公裡的路程,則全賴馱馬或馬車等簡陋運輸工具轉運。此外,黃河冰凍期長,洪水流量大,工程是非常艱巨的。

  蘭州黃河鐵橋原設計載重能力為8噸,僅能通行畜力車。經多年使用,銹蝕嚴重,橋墩也出現裂縫。在解放戰爭中,橋梁上部桿件損壞,橋面曾遭焚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對這座鐵橋進行瞭加固工程,主要是:用預應力鋼筋與混凝土圍箍橋墩;在桁架上加曲上弦桿,形成拱形;用瀝青混凝土鋪設橋面等,提高瞭承載能力,可通行20噸重汽車。